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与中医(二十三)

(2017-01-06 08:40:49)
标签:

健康

文化

杂谈

中医

教育

分类: 文化与中医

朋友来问病,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病。

一开始,对问病的朋友很热心提供自己的参考意见,后来看到提供给朋友的意见对方并没有采纳,该养成的习惯还是没有养成,该要注意的地方还是没有注意,有的喊救命的时候再问病,望而还走,黄花菜早已经凉了。

问病的时候,总有自己的思维习惯。

有病找医生,抱着已有的定式要求医生符合自己想法,逛逛商店,也要看看商店卖什么,商店没卖的东西也没办法。

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医生水平低,没有经验,开来开去一个方,医生人品差,不仁慈,不善良。

生活上比比皆是,不符合自己的想法,你不忠不孝,你不仁不义,你不尊师重道,你不民主,你清高傲慢,你没有爱心……,情感与道德变成勒索和绑架的工具。

人要善良,但不可因为善良而受欺骗、威逼、利用与控制。

我们总习惯用高大上的名词要求别人,不符合要求就任意戴上莫须有的罪名,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怕。

我们总习惯活在自己的想法里,要自己想要的,行自己想行的,从来不想想健康是自己的,命是自己的。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之前,相信一个人的话也就相信了别人的行为,今天听到对方的话,还要看看对方怎么做的才相信。

许多病无药可医,特别是习惯生出来的病,除非习惯改了,谁也没办法。

见到更多的是气出来的病,长时间活在自己情绪里,活在自己的观念里。

这样的病用药物来治是下下策,有时候找医生,只是寻找心理抚慰,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情绪疏导方式才是最好最急需的药。

天下本来没有病,病的是自家的心。

这时候总会想起老祖宗们的教育,蒙以养正,从很小的时候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

站在非常高的高度看人,人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格致诚正”,一步一个脚印,行好走好,止于至善。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读书可以治病,读书可以治愚。

读书的方式有很多,小时候为学业,长大了为职业,工具性目的性强,人要活着,无可厚非。

还有一种读书方式是滋养生命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读书重在改变自己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情志和思维习惯,重在改变气质,修正错误的言行。

更进一步,解答生命的疑问,为何活着,活着何为,为何不安,不安为何。安安静静,不急着寻找答案,心有灵犀,自然会有知会。

人必须慢下来,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体认,涵养在胸,熏陶身心,读书是最自在最养人的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