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中医(二十一)
(2017-01-04 08:53:08)
标签:
健康文化杂谈中医 |
分类: 文化与中医 |
一个人的起点往往是一个人的终点,“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朝着开始的方向一直走,志向不变,总有不期而遇的风景。
习医上可以修心养性,中可以治病救人,下可以养生安家。每种方式都挺好,问题在我们往哪里走。
最可怕的是自以为是,站在自己偏狭的角度理解医学大家。
最可怕的是刚愎自用,站在自己自私的角度理解古圣先贤。
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传统生生不息,没有先辈,我们可能还在饮毛茹血,没有先辈,我们可能还在餐风雨露。
就好像我们书写的汉字,尽管我们可以洋洋洒洒挥笔而就,不可避免的事实,没有这些文字,我们连一句话都不会说。
任何事有水平的差别,也有境界的高低,格物也有水平的差别,格局的大小。
“横看成岭侧成峰”,格物有不同的进入方式,也有不同角度不同的描述。医命相卜有医命相卜的方式,诸子百家有诸子百家的说法。
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始,中医是不错的选择,无论我们能走到那里,起码我们注意了健康。
有一点我们可以绝对相信,都是在探究天地万物终究的答案,找出最利于大众的方式,先辈在这个层次展开对话。
得一成大,合天地日月四时成“大人”。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得“一”而能贯之。
在道家那里,一更加玄远幽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讲“道生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庄子讲“太一”,《齐物论》说: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齐物论”也是物齐论,万事万物等而视之,天地万物为一。
列子说:
“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
《太平经》把一说得更直白:
“夫一者,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当欲知其实,在中央为根,命之府也。故当深知之,归仁归贤使之行。”
佛家说“不二”,也是一的表达,不在这不在那,说得更有意境,好像禅宗棒喝一样,这不对那也不对,什么是对的,自己回家想去。
《系辞》说:“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不同的道路走到相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