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过杏林》之五十五:囚人

(2014-10-29 13:01:48)
分类: 路过杏林

偏旁“囗”。

读小学的时候,老师说,这是全包围,还有半包围。

那时候,也不知全包围和半包围有什么区别,总之“囗”就是没有出口,全部给包住了。

追溯字源,“囗”同围字,包围住没有出路之意。

在社会上有权利有责任的自由人放到“囗”里变成了“囚”了。

囚是囚犯,被拘禁在一个地方,因为违法了社会法律法规。囚犯,都懂的,在一个叫监狱的地方没有自由。

囚是囚禁的意思。

如果一个本具“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之人放到“囗”里变成了“囚”字。

这时候也是囚,被拘禁在一个角落,不知有天地之德,有阴阳之交,有鬼神之会。

可怜的人不再是一个人,是一个囚人。

什么囚住了顶天立地的人。

理学家说,存天理,灭人欲。按这样说,人欲囚住了人。

一听到这句话就毛骨悚然,血肉之躯,七情六欲,不讲人性,扼杀人性,人欲灭了,人还是人吗?

读《论语》,孔子他老人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不是这个样子。

说这句话的朱熹,如果多读几句他的话,

“人欲中自有天理”。

“不为物欲所昏,则浑然天理矣”。

虽小人不可能没有“天理”,虽圣人不可能没有“人欲”。

……

大致的意思,正常合理的欲望是天理,贪婪过分的欲望为人欲,是过分的人欲囚住了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圣人“灭尽人欲,存尽天理”。

人为则伪,丹家说,打得凡心死,自然元神活。

听到了,可能误会把凡心灭了,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只是调教后天过度的欲望和杂念。

佛陀说,人生皆苦,无明而来。

按通俗的话说,人被囚住是因为不明白真相,我们的苦难源于不明白真相而起的“贪嗔痴慢疑”五种负面言行举止。

把一个大人放到“囗”为因字。

因字后后面有果,因果就形影不离的在我们身边,这种力量有个专业的名词叫业力。

过度的欲望囚禁了大人,则不能“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时候就是囚人了。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一开始的时候,菩萨就注意到了起心动念有没有“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