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杏林》之三十三:不知名的地方
(2014-04-15 17:50:02)分类: 路过杏林 |
目的地都不在幽都,他们要去北冥做大鹏鸟,北冥听说是现在的北极,不可考,去的人更少了,有个叫庄周的人去过,去过之后认定还不是最终目的地。
他有个同行叫列子,已经能借风飞行,速度已经很快了,庄子还说这个人没有到达,他自己说那个叫乌何有之乡,用白话文来说就是没有的地方,总之是个谁去过谁知道谁也说不出来的地方。
口耳相传说老子去过,他老人家去过之后说了等于没说的话,那个地方可以说出来已经不是那个地方了,那里的东西可以说出来已经不是那个可以说出来的东西了。
远在天竺的佛陀也去过,麻烦的是他也说不可思议,不可说不可说,还不可思考不可思考,他快离开人世的时候还强调说,如果大家说我曾经说去过那个地方的方法,那是诽谤。
看来那是一个连地图都不能留的地方。
后来的人传说孔子也去过,不过有一部分人很不服气,问路是问过路,至于有没有去到不知道,好像也不是经幽都这个地方去的,经人京去的,那是另外一条路,一套黑话,仁义礼智信,没去过也是让人抓头挠耳的地方。
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他们去那个地方不一定经过幽都,不过经过幽都的人都一定向往那个地方。
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
传说为君王杀牛的庖丁也到这个地方,杀牛的都可以去,门门有路皆可去,我们就不要强调只有经过杏林才能去。
那么我们要去那个不知名的地方就直接去了,何必华山一条道,幽都一个站,想一想也是,万一在那里觉得好玩逗留太久连去那个不知名的地方都忘记去了就白来一趟。
或者我们自我安慰一下,等我们去了那个不知名的地方再来转转再来玩玩。
去这个不知名的地方有什么好处吗?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我们本来奔着不知名的地方去的,一不小心走到半路到了幽都,看到了这里的风景,这是意外的收获,多好的一件事,万一我们从这里再出发,摸到了那个地方的边那就再美不过的事了。
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如果我们奔着幽都去,很有可能在半路就不想走了,或者到了幽郊就不走了,不过我们起码走过路过看过,风景多少在眼里,也没白走一趟。
取乎其下,则无所得。
如果我们只是拿着地图在那里研究地图是什么,臆想着我们看到了幽都,估计去不了幽都变幽魂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