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杏林》之三十一:地图(3)
(2014-04-15 17:23:18)分类: 路过杏林 |
又不说中医了,你说地图跟中医名词有关系吗?
二郎中只好回答说,关系很大,中医名词只是描绘身体运作的标签,就好像地图是一个地方的描绘。
但我们可能忘记了标签不是身体,地图也不是地方。
地图只是我们了解这个地方的一个指引,标签只是我们了解身体的一个指引,我们不会拿地图当一个地方,我们却容易把标签当做我们的身体。
如果我们真想到一个地方,我们必须相信这个地方的存在,如果不相信这个地方的存在,地图和地方对我们来说只是空中楼阁。
我们相信有这个地方了,我们才考虑找地图,不过,我们还是多一个心眼,对地图的版本要仔细甄别,不找根据想象制定出来的地图的地图。
我们必须找一份曾经去过这个地方的人描绘的地图,版本太多,还要找到适合自己能读懂的地图。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我们无法看到完整的地图,有的人去过这个地方,只去过某个角落,描绘出来的地图只能说是这个地方的一个角落,不是完整的地图。
找到这份地图了还没有了事,我们还要亲自去走一趟,去这个地方逛一逛,玩一玩,熟悉这个地方。当我们熟悉了之后才知道这些名词指的是哪个地方。
当这些地方我们都熟悉了,这些名词对我们来说不太重要,或者,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语言表达出来。只是我们说说就可以了,说多了又多一个名词,添乱呀。
这又好像吃过苹果,形状颜色味道知道了,你怎么说都是这个东西,至于你说的这个东西是不是苹果,不一定,你吃过了也就知道别人说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吃过苹果。
对中医来说,去过这个地方留下的最确实的地图是《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这些经典,如果读后世的书,有一部分只是知道某个角落的地图,甚至是没有去过那个地方的地图的地图。
江湖传言,有一种天纵之才,好像电脑复制粘贴一样,去过这些地方的先人直接把地图复制到这个天纵之才,这叫生而知之,这种人自然不用读这些经典。
碰到这些人,二郎中只好自认倒霉,生而知之不是,学而知之也不是,困而后学,还是那种不断撞墙撞得头破血流才知道地图某个角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