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妄语之三十四:书法
(2011-05-27 12:17:29)
标签:
健康 |
分类: 门外妄语 |
跟着朋友去看书法评展,看着一块块展示板,有的龙飞凤舞,有的娟秀清雅,有的大气磅礴……眼花缭乱,分不清哪张是好,哪种是次,或者都好,又不知好在哪里。
从优秀奖开始,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往上看,心中不禁疑惑,一些看上去很好看的书法作品在三等奖,有些看上去不太好看的书法作品却评上一等奖。
怀着不明白问朋友:
“作品评价的标准怎么定?”
朋友笑了起来:
“外行开热闹,觉得写的是毛笔字就说好看,说实在话,凡是能展出来哪个不是练了几年出来的,肯定比平常人写得好看。但好看不是我们的标准,书法有书法的行规。”
“什么行规?”
“从他的字里面看到他的源头,学的是哪种经典的碑帖,自己有什么变化,有没有自己的心意和个性在。”
“这好像挺复杂的。”
“一点也不复杂,一看就看出来了。”
朋友说完,指着一幅作品说,这样的作品重在形式,写得好像不错,细细看他的字却是杂乱无章。
再看看这幅作品,指着一等奖的字,这幅字好像没有形式,从他的一横一划里面看到了学习书圣王羲之而来,而且笔法有自己的变化,有自己的寄托在。
说完,很感叹地说:
“现在很多人为了追求快,拿着今人的作品临摹,甚至拿着自己写的字让学习者临摹,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写得好看,但等于毁了学习者的前路,他以后再也走不出这样的格局。”
不由自己地点了点头。
“古人说,取法其上,得其中也;取法其中,得其下也,取法其下,不是道也。”
再次点了点头,朋友接着说起了现在的语文教育:
“现在学语文拿着今人的作品不断学习,很多假大空的东西当经典来学,典型的取法其下,结尾我们都失去了优雅与自在的文字。”
听完,恍惚中,似乎朋友说的不是书法,说的也不是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