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这个全球关注度最高的IT词汇,各大业界巨头对其分别有着不同的阐述,更有20多位专家的不同诠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表述依然令人们不知所措。我们不想在这里重复这些不同的定义。为了避免偏见,我们需要一个基本的定义,笔者认为,美国国家技术与标准局(NIST)所给出的云计算定义比较中性,全面、系统。我们将以NIST的云计算定义为主线来介绍分析。
云计算定义:云计算是对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能够方便的、随需访问的一种模式。这些可配置的共享资源计算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并且这些资源池以最小化的管理或者通过与服务提供商的交互可以快速地提供和释放。
但要说明的是云计算仍是一个范式的演进。这些定义、属性、特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云计算产业在商业模式、提供商、以及市场生态链方面带来大规模的经济效应。
对云计算的解释和总结,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二三四五”的数字提法,让人们能够更容易、清晰地理解云计算。
“一”云计算是一种颠覆性的交付模式,一体化的共享服务平台。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是将企业所有的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设施以及网络整合到统一的云平台上。在“云的世界”里,将技术和业务结合起来交付给用户使用。企业的运营管理、决策分析都将基于云平台展开,人们将会过起一种“云上的日子”。他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总体的概念、业务与技术融合的一体化概念,这一点对认识云很重要。
“二”是指云由云计算平台和云服务两个层面组成。企业可以将基础设施包括传统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运维等都统一部署在一个平台上,这是一个技术的层面,企业可以不必过多地关注这个平台本身,而是关注应用。其二,政府、企业和个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部署成不同的应用,形成个性化的交付模式,形成一种云服务。一个是IT技术范畴,揭示了一个架构而其词语是基于技术范畴的语义,而云服务属于商业范畴,包含的框架和词语是针对商业语义的。这就是所谓的“二”。
“三”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云计算可以分为三种服务模式。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以开发平台作为服务(PaaS),以及以软件应用作为服务(SaaS)。
“四”是指四种部署配置模式,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社区云。
“五”是指云计算具备五个基本特征:虚拟化的资源池,基于网络的访问,按需自助式服务,快速、弹性,使用成本可计量等。
上述就是云的基本概念,通过“一二三四五”层面的描述,即从“一”个系统、“二”层结构(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三”种服务模式、“四”种部署形式以及“五”个基本特征就完整地理解了云计算的概念。
本文摘自雷博士即将出版的第二本新书《云计算——技术、平台与案例》第1.4节,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