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 第1章 引言
(2010-12-15 21:43:47)
标签:
雷万云云计算全球经济企业信息化第二次世界大战财经 |
分类: 雷博士新书云计算 |
1.1 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 摘要:《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在本书我们的讨论不是为了去定义云计算或者怀疑它的可行性,而是从企业的视角来关注云计算及其发展,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或开始行动,以免其进入新一期的演化阶段而猝不及防,使企业发展错失良机。本节为大家介绍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1章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云计算的话题,咨询公司Gartner已经把它命名为2010年度顶级战略技术命题。然而,企业的CIO们和IT经理们仍在试图了解云计算对于他们的公司和工作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在本书我们的讨论不是为了去定义云计算或者怀疑它的可行性,而是从企业的视角来关注云计算及其发展,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或开始行动,以免其进入新一期的演化阶段而猝不及防,使企业发展错失良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企业处于一种新的竞争环境中。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发展模式、管理、商业模式升级转型。如何抓住新环境下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不仅对企业CEO是一个挑战,也是对CIO的一个挑战。CIO们如何面向云计算时代,从信息化方面引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快速跟进企业的战略、业务需求并把传统的企业IT资源升级改造,这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的思考,而云计算恰恰可以提供这样的实现方法和工具。
1.1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严重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严重"冲击。在各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尽管失业率依然走高,但全球经济信心逐步恢复,经济先行指标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得到回升,工业实际产出开始回暖,金融市场利差指标恢复正常,消费者信心震荡回升,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经济逐步度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期。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是全球经济结构、经济秩序、经济体系、经济规则的大调整。后危机时期给各国政府带来的最深远和最重要的挑战是如何改变造成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因素和增长模式。
(1)通胀预期是后危机时期全球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考验。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各国向金融体系注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刺激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通胀的预期。美国商品调查局的CRB指数(CRB是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的缩写,CRB指数是由CRB依据世界市场上22种基本的经济敏感商品价格编制的一种期货价格指数)是反映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2009年6月初,该指数达到260,接近2007年1月的水平,CRB领先CPI和PPI迅速反弹,充分反映了全球通胀的预期。2009年6月,全球资产市场出现"隐性泡沫"。
(2)全球面临漫长的去产能化过程。全球经济数据显示,与库存调整相关的短周期已接近尾声,但是与全球去产能化相关的中长周期却刚刚开始,这必将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潜在的产出。从各大经济体看,产能利用率降低仍在继续。由于多数制造业产业关联度高,"迂回生产"环节较长,因此"去产能化"和"再产能化"的周期和调整幅度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3)经济发展重新回归实体经济,低碳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制造业也受到了冲击,但受冲击最大的是金融业和高端服务业。因此,更多的资本将会重新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低碳经济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对于全球的经济体来说,目前经济尚缺乏新的增长点,而低碳经济恰是被众多经济体认可的市场。从另一个角度说,实现低碳经济需要更换大量的设备,社会经济就会出现新的增长点。
(4)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速,金融监管力度加大。目前,美元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但是危机中的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全然不顾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所需要的节制,大量注入流动性,致使美元在长期必然趋向贬值,使持有美元的国家和个人面临储备资产缩水的风险。在经历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消费率将会降低,储蓄率将会提高,危机暴露出过去金融体制下的问题,对各种金融活动、金融机构、杠杆率的监管力度势必会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