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征文之三十三《女儿爱听童话》
(2010-11-15 17:34:44)
标签:
教育 |
女儿爱听童话
“爸爸,给我讲书。”女儿又拿着一摞绘本走过来跟我说着熟得不能再熟的一句话。每天她只要一有空就会要求我给她讲书,而不管我有没有空。说实话,我现在对这些童话故事是一点都不感冒,而且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对我来说无异于一种折磨。可是当看到她渴求的眼睛,想到她听我讲书时的专注神情及满脸的愉悦,我就不得不心甘情愿地忍受这种折磨去满足她的愿望了。呵呵,实在是没有办法。
她的妈妈给她买了许多许多的绘本童话书。什么《好饿的小蛇》啊,《母鸡萝丝去散步》啊,《首先有一个苹果》啊诸如此类的,比起我小时候看的小人书要好上几百倍。大开本,纸张好,颜色鲜艳,画面精美,又出自名家之手,所以女儿也是百看不厌,百听不厌。到后来就把书里的每句话都记下来了。有时候,一个人对着书居然一字不漏的讲下来了。这也可算得上我的一份功劳了吧。呵呵。
女儿晚上睡觉的时候是需要人陪的,不是她妈妈就是我了。在要我陪她的时候,因为关了灯,就要我给她讲故事。先是讲她听过的故事,后来干脆她自己出题目,就是说一个动物,比如小鸡呀小鸭呀小猫小老鼠呀,要我讲它们的故事。反正她看的这些绘本里大多都是一些和动物有关的,或者是它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我呢,当然讲她看的书里的故事了。到后来她不满足了,要我讲新的。我先还能勉强应付,可我哪里有那么多故事呀,即使依稀有点印象的故事又哪里记得那么清楚,当然就讲不好了。我只好老实告诉她我不会讲新的了。她又不依,只好胡编乱造了。她居然也听得津津有味。你知道她一旦听到新的(感兴趣的)故事是一定要反复听几遍的,就像牛吃草反刍一样。估计她是要把这个故事记熟了才罢休。这下麻烦大了:当下一次我陪她睡觉的时候,她又要我讲上次的故事。这下就把我难住了。我当时随口瞎编的,现在哪里还记得那清楚。只好要她提示一下,她又不干。我只好使劲的一点一点回忆了。所以等下次再编故事的时候尽量编得简单一点。她居然也是听得津津有味的。比如她要我讲小鸡的故事,我就讲:
有一天,鸡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们到草地上找虫子吃。可小鸡们个子小,在草丛里东跑跑,西闹闹,一条虫子也没有找到。非得鸡妈妈出马了。鸡妈妈个子高,眼睛特别厉害。不一会儿就听到鸡妈妈喊:“孩子们,快来呀,有好吃的了。”小鸡们赶忙跑过来一看,没有啊。“妈妈,好吃的在哪里呀?”小鸡们问。“就在你们身边呀。”鸡妈妈说。小鸡们必竟人多,这里看看,那里瞧瞧,终于被一只小鸡给找到了。嘿,是一条大青虫。它正趴在小草的叶面上,颜色和小草的几乎一样,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小鸡们太高兴了,你一口,我一口的把大青虫吃掉了。过了一会儿,又听到鸡妈妈喊:“孩子们,快到这儿来,又有好吃的了。”小鸡们赶忙跑过去。呀,这回是一条大蚯蚓。太好了!小鸡们又你一口我一口的把大蚯蚓吃掉了。不一会儿,小鸡们就吃饱了。鸡妈妈就带着小鸡们回鸡窝睡觉去了。我们也睡觉吧。
故事写到这里好像很长,其实我讲的时候一会儿就讲完了,根本就不能满足她的胃口。所以她会说:“还有呢?”我只好继续往下讲:第二天,鸡妈妈又带着孩子们到菜园里找吃的。。。。。。讲完第二天,本指望她该满足了吧,谁知她又说接着讲第三天。呵呵,我晕。
等到下次再陪她睡觉的时候,我还得把这次讲的大致不差的讲一遍。至于大致不差到什么程度,得取决于她记住了多少。所以在讲的时候她是会不停纠正的。“是到菜园里,不是到树林里。”“是蚯蚓,不是蜈蚣。”“鸡妈妈怎么不吃呢?”呵呵,我又晕。
想起我小时候也是缠着我的爸爸妈妈给我们讲故事。当然主要是我妈妈给我们讲,爸爸很少跟我们讲故事。我们也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听着诸如《野人家家》之类的故事。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尽管每次在听《野人家家》时有点害怕,不是很害怕,因为妈妈在身边。但特别喜欢听。当然还有些其它的故事,已经不记得了。估计也有许多随便编的故事,我想。可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特别爱听故事。一听到讲故事,注意力就特别集中。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像女儿这样有这么多的绘本书看,顶多到书摊上租看几本小人书。尽是什么《敌后武工队》、《平原枪声》、《岳飞传》之类的,童话故事书很少,大部分只有从别人的嘴里听到。到后来上了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了好多童话故事了。别提当时有多喜欢看了。《神笔马良》的故事我到现在还记得,看了不知道有多少遍了。当时觉得那只笔好神奇啊。还有当时每天下午6:30电视里准时有动画片播放。我记得最喜欢看也是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和《花仙子》了。那个可爱的土拨鼠加洛特的样子我到现在还记得;其次就是那个《花仙子》中的大尾巴狐狸博齐了。对于里面的人的样子我倒记得不大清楚了。
现在看来,女儿喜欢动物的故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也许这就是童话对孩子们有如此大的魅力的原因之一吧。
武汉丽景湾国际幼教中心
Winnie中班
2010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