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随笔 |
批评:真理的呈现
杨光祖
虽然内心的波涛依然还在,偶尔也会露点峥嵘。但总的是趋于平静。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我以前那些洋洋洒洒、直面人性黑暗的散文,我已经很难写出来了。我的散文,也走向平和,甚至苦涩。我更喜欢周作人的散文了,而不是鲁迅的。可能这也是年龄的变化所致吧?
雷达先生当年一再劝我,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风格。我也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评论家,还是要有一点火力的,用西方批评家的话说,就是攻击性气质。孔子也说:“乡愿,德之贼也。”可见他老人家也是反感老好人的。他还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看来,中行,我肯定做不到了。那就狂狷吧。我倒是很欣赏狂狷呢。只是才华有限,狂有点难,那就狷吧。“狷者有所不为”,这个很好,我喜欢。
李建军先生曾说,一个批评家一生如果没有得罪几个作家,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批评家。这话虽是调侃,却也不乏真理。真正的批评家面对文本说话,不会看作家脸色行事。我曾说,批评是真理的呈现。而追求真理,那是很让人难堪的。人本来都爱听好话,你说出真相,那肯定是大难堪之事。故我即将出版的这册评论集就叫《批评:真理的呈现》。
我最佩服宗白华的这句话:“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需要空间,供他活动。”我觉得文学批评就是寻找“深心”的“自我”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已刊《今晚报》2020年2月4日,题目改为《追求真理会让人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