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光祖的博客
杨光祖的博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82
  • 关注人气:1,0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只读出两个字:孤独

(2017-08-16 13:36:14)
标签:

文化

杨光祖

采购报

孤独

分类: 散文随笔

他只读出两个字:孤独

杨光祖

已刊《中国政府采购报》2017728

安徒生出身鞋匠世家,祖父、父亲都是鞋匠,而且是最低下的鞋匠,祖父精神还有点不正常。安徒生从小没有玩伴,一生没有知心朋友。无边的贫穷导致了他心理的不健康,他很自我,喜欢炫耀,他说:“我要抓住荣誉,像贪财奴抓住金子一样”。《安徒生文集》的翻译者林桦说:“鞋匠儿子的出身是他终生挥之弗去的阴影。列夫托尔斯泰花费了十年的时间解读安徒生的作品。他只读出两个字:孤独。

林桦翻译的《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里,他将《丑小鸭》特意放在开篇,他认为,这篇作品有很强的自传色彩,是理解安徒生的一把钥匙

在这个世界安徒生永远是局外人他说:“我好像一块没有人要的垫脚石。”他恐惧死亡,精神也有一点不正常。他在日记里多次写道“害怕疯掉”。“我感觉我要疯了。”“今夜我的疯狂幻想又发作了。”“又感觉到了疯的边缘。”他甚至哀叹:“上帝给了我创作诗文的幻想,但不是让我成为等候进疯人院的人!可是为什么这种顽固的想法总在搅扰我?”

我们阅读欧洲那些文学大师的著作,其实都写着两个字:孤独。其实,准确地说是绝望。中国的古典作家,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人,其实也一样,只是呈现出来的形态有点差异,感觉似乎要温和一点,飘逸一点,含蓄一点,骨子里,还是孤独,与绝望。现代文学大师鲁迅,那就是中华文化的异端了,其孤独、绝望的形态与欧洲大师很相似了。

古人说,病蚌成珠。哪一个幸福的人,会去写作?心中没有绝望、孤独的人,谁会去写作?写那么多的文字为什么?当然,我这里说的是真正的写作,至于那些码字的、为某某而写作者不在我谈论之列。正因为这些内心极大的痛苦,带给他们巨大的精神矿藏,他们不得不写。安徒生说他的“内心有极丰富的材料”,他的“一生太短,不能用尽这份贮存”。

正因为如此,写作者都有怪癖。明代张岱说,人无疵不交。是有道理的。德国作家本雅明酷爱收藏,他说,拥有一个图书室是一种内在需求。他薪水微博,生活拮据,但一直不停地买书,有时为此还得变卖家产。他喜欢卡夫卡,手头就有一套卡夫卡全集的初版本。他说:“同对象建立最深刻的联系的方式就是拥有这个对象。”有学者认为,他是个退居书房的革命家。本雅明从来不对书籍分门别类,他的书房都是极乱的,他认为随意乱放书籍会给人带来极大的乐趣。可能这是对的。我的一位老领导就说了,学者的书房都很乱。房间的杂乱更有助于培养思想。

毕加索的画室也是如此混乱,他的墙上过着一幅很大的雷诺阿的作品,已经卷曲。有人劝他收拾一下,毕加索说:“还是这个样子好,因为那样不久你就看不到绘画,只看到个画框。只有把它放在不适当的地方,才能更好地欣赏它。”

鲁迅也爱收藏,他收藏的欧洲版画、日本浮世绘、中国汉画像砖等等,数量可观,而且品质绝佳。这些收藏肯定与他的精神世界有关,与他的写作有关。

正因为作家特殊的品质、习惯,他们内心世界的孤独,他们才会有与世人不一样的视角,他们才能有自己独特的眼光。比如周作人,就很反感唐宋八大家,尤其韩愈。他多次撰文批评韩愈。开始,我也不理解,后来慢慢地懂了。没有对韩愈的批评,也就没有周作人的诞生。一个大作家是靠反对另一位大作家而完成自己的。这是文人相轻的另一个意义。韩愈瞧不起白居易的浅俗,两人生前很少来往。黄宾虹的潜在的反面教材就是:张大千。没有张大千的俗艳,就没有黄宾虹的内美,和浑厚华滋。

年轻时读周作人的文章,体会不到他的好,却对他批评韩愈印象很深。他对韩愈真是深恶痛绝,几乎不放过任何机会攻击,并且撰写了多篇专门辟韩的文章,内容涉及面很宽,尤其对韩愈的道统,更是不遗余力。这里面有他对专制的痛恨。“他就成了正宗的教长努力于统制思想其为后世在朝以及在野的法西斯派所喜欢者正以此故我们翻过来看就可以知道这是如何有害于思想的自由发展的了。而且,他甚至还攻击韩愈的长相,颇有人身攻击之嫌。比如,他的尊容是红黑圆大唇厚眼小如猪我从前猜疑他好吃猪肉身胖喜睡后来看什么书证明他确实如此……包括他的人品他是封建文人的代表热中躁进顽固妄诞而胆小干谒宰相以势利教儿子……我找坏文章在他的那里找代表……

后来,慢慢地懂了。周作人批评韩愈是有他的道理的,他有他的文学观。也正是因此,他才成了周作人,成就了他独特的散文文体。他推崇质朴平实的文风,因此不喜欢韩愈“装腔作势、搔首弄姿”的“策士之文”。他说,韩愈比较古代大儒气象愈小而架子愈大。认为柳宗元文章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柳君为文矜张作态不佞所不喜。八十多岁还写了题目直露的《反对韩文公》一文。周作人反对“文以载道”的韩愈文统目的是张扬言志派”文学。他推崇公安竟陵派的文学主张和实践是因为他们的文章没有架子自由抒写。他说“正宗派论文高则秦汉低则唐宋滔滔者天下皆是以我旁门外道的目光来看倒还是上有六朝下有明朝吧……。公安竟陵一路的文是新文学的文章现今的新散文实在还沿着这个统系一方面又是韩退之以来唐宋文中所不易找出的好文章。

大作家一般都有自己的偏见,但可能正是这种偏见,成就了他们。我一直很喜欢周作人《雨天的书》序二的一句话:“我近来作文极羡慕平淡自然的境地。” 这也是我人到中年之后极追慕的境界。他说,“我平素最讨厌的是道学家。”后来读他的《谈文章》,其中有一句话:“做文章最容易犯的毛病其一便是作态,犯时文章就坏了。”于是,更加明白了文章不要有“腔调”,一有腔调,就坏了。 周作人认为,鲁迅的文章有时候也难免有腔调。

在这个技术复制时代,大家都涌向五泉山(兰州的一座小山),说那是世界最高峰,都在那里朝拜,独有你一人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但你有没有力量、胆量独自走向万里之遥的珠峰?因为你也知道,这一去,也可能死无葬身之地,甚至中道崩卒。即便你爬上了珠峰,并安全回来。但无人认可你的选择,人家还认为五泉山是世界最高峰,你去的地方子虚乌有,甚至怀疑你撒谎。你怎么办?你有力量自足吗?如司马迁,如曹雪芹,如鲁迅?

思想内化为血液,外显为肉体,你才有力量走下去,暴风骤雨,风刀霜剑都无法动摇你,谈何容易?我曾想一篇《司马迁的力量从哪里来》,无法完篇,因为我就没有力量。

康德说,天才为艺术立则。文学自然也不例外。什么是文学?其实,就是那些大作家的创造说了算。他们的敢于挑战一切,敢于否定自己,敢于从古人的文学成例中走出来。但这谈何容易?所以,大作家总是那么少。

陆九渊临之时,手指腹部,慨叹道,某有绝学在此,惜无人能承当耳。那真是一种大寂寞。

文学也是寂寞的事业。

 

 

2017630日写于兰州黄河之滨幽篁古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