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光祖的博客
杨光祖的博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82
  • 关注人气:1,0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光祖:在精神高地俯首或遥望

(2016-09-07 07:54:14)
标签:

文化

杨光祖

赵武明

甘肃日报

分类: 日志
杨光祖:在精神高地俯首或遥望

杨光祖:在精神高地俯首或遥望

杨光祖:在精神高地俯首或遥望

 赵武明

     夜色深邃,渐沉。所有的灯盏都暗下去了,唯有心灯点燃。尤其是在阴雨霏霏的这样一个夜晚,我毫无倦意,在《所有的灯盏都暗下去了》的文字中寻找精神的皈依和支柱。文字是张扬的,哲理是深奥的,阅读是行进的,渐读渐悟。

   《所有的灯盏都暗下去了》是杨光祖结集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其近年创作的59篇散文,其中10多篇曾入选全国散文年选和多种权威选本。这些文字或感情真挚、或冷涩幽暗,却都渗透着无法言说的隐痛,述说着杨光祖生命中的密码与灵魂深处的战栗。说是散文集,而我更觉得是随笔集。光祖兄是评论家,他的文字朴实,但又好似杀人不见血的刀,犀利直透心底。渊博的学识为他得写作注入了“洪荒之力”,每篇文章看似信手拈来,却又煞费苦心。静水深流,沉淀下来的感悟又是那样的厚重。“我们不了解自己的灵魂,更别提别人的灵魂了。人类不能手牵手一同走过整条人生道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未开垦的森林;是连鸟的足迹都没有的雪原。我们独自前行,也宁愿如此。总是心怀同情、总是有人陪伴、总是被人理解,恐怕会令人无法忍受。”这是一篇文章的一段文字,就是这样简单,但细细读来醍醐灌顶。

    博尔赫斯曾引用这样一句话,“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对新事物的认识无非是一种回忆”。一头牵着时光的旧,一头沉着黄河的沙;一头是古代文明,一头是现代峥嵘,也难怪,岸边斜卧的黄河母亲可以那么圣洁安宁地为怀中的娇儿哺乳。咀嚼杨光祖的文字,不觉间会发现他写物是为了写人,是要在心里留住那段历史;更是为了突出时间的虚无,是为了从一粒沙中看到整个世界。他的文字有温度和先知的智慧也印证了生命体验和语言相得益彰,没有深刻的体验,语言无从生发。杨光祖的文字基本上写他身边的人、事、物,他用“回忆”或是述说的方式与视角,去呈现那些独特的东西,从而给我们营造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我想,写作就是要努力创造独特的经验世界,进而创造出具有独特生命感受的世界,这样的作品才可能成为独特的散文。每一个作家过往的生活以及经验、记忆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时空是覆盖的,这就是说只要在自己的经验中思索那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是写出独特作品的要素之一。

    时间是行走了就能前进,人类却不是只要呼吸就可以生存。《孤独地走过兰州街道》、《把房门关紧,别让风吹开》、《我的书房》、《为谁风露立中宵》、《谁能逾越静默》、《我用文字救自己》、《虚无主义站在门槛上》、《歌哭无端纸一堆》等文字中,杨光祖循着“人性”这条主线,剖析着生活的敬畏,释放出光芒。如果我们可以在人性的光辉中行走,生存,命运的空杯是否会因此而变得不同?有人说沙漠不可能种花,但这个世界上,仍然有人去坚持、去灌溉、去相信有可能,因为开花的原因,并不在乎有没有水,而是在乎你有没有一份执著的信念。黑夜中的那束光隐现的不仅是生命的旋律,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真谛。阅读他的文字,还会沉浸在更多的思索中,毕竟他写的不是意识流的文字,而是一气呵成的论述。在精神高地俯首或遥望,其中,或有文字晦涩或者枯燥,但是你可以放慢阅读的速度,慢下来你会看到文字复述的不仅仅是表象,张扬的一种精神,抑或是哲理,会走心,更会渗到骨头里,留下隐隐的痛。他清楚地知道如何对待生活,就像他自觉的写作,掌握了主动权,在细节中呈现出许多独特的让人回味无穷的东西。

    我一贯认为,好的随笔,文字恰似行云流水。海德格尔认为诗性语言是一种敞开,我们通过言语来传达我们自己。通过表达我们自己,传达我们的所是。因此,我们不仅谈论某物,而且通过言语,表达所见,表达当下状态表达情绪,作为对世界和对我们自己的一种揭示性关系。事实上,关键是对一种特别的情绪的传达,作为对通向存在的某种在的方式的揭示。海德格尔强调是一种特别情绪的表达。这种情绪来源于生命与世界碰撞、打量后的体悟,远离已有审美经验和图式的同义反复,它的直觉和体悟是自己独有的。而杨光祖表达的更多是一种来自于他灵魂深处的呐喊,这是他对人生的反馈或是折射。因此,他的作品呈现的是另外一个领域或者是世界,在阅读中保持质朴而机敏的生命感知能力和生活表现能力。文字不能媚俗,不能做欲望的奴仆,如果作品舍弃了人性的高度、人间的温慰和痛苦的挣扎,那么难免步入泥淖。对生存状态不夸饰不扭曲,既能够看到生活的苦熬灵魂的尖叫,也能够看到生活的坚韧人性的坚韧与亮度,看到绝望处的希望,看到天上的深渊,既不盲从,也不盲信,在黑暗的屋子里还有一星光亮在,在暗夜里还有星光和歌声,这样的文字和人生才是值得留下的和留恋。杨光祖做到了,而且做得更令人会去深度阅读。

    随笔要有哲学的目光,以在场的图景显示未在场的东西,以有限表现丰富的无限。这应该是作品追求的,同时要表达的一定是要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对生命独特的体悟。著名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塞缪尔·德拉尼认为:“有天分的写作”其潜力在于把微妙而又引人注目的感觉压缩成非常有效的信息数据包。德拉尼说,“写作不是在删除中练习,而是一种通往声音的旅途。”文采飞扬的作家通常写作都是极富个性的,这样能够迸发出一些转瞬即逝的感受或行为,梳理见解,以及描述我们都能识别的从属感觉。像美国的梭罗,俄罗斯的普里什文,他们的大自然写作至今仍是散文圣典;法国蒙田的智性哲理散文,也在全球拥有众多的读者;中国当代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马丽华的西藏散文等等,都以自己的个性卓立于世。杨光祖的文字摆脱了传统的概念思惟,完全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眼光,冷峻而又温暖。

一口气读完《所有的灯盏都暗了下去》,掩卷时,我在思考杨光祖想要告知我们的是什么,是我们在这深情的大地上只能活一生而已吗?而我们能做些什么?他想通过《所有的灯盏都暗了下去》告诉我们,他能做的是一路敬仰那些自然赋予的感动,哪怕微小到无言以对,却能小而见义,将变化万千的蠢蠢归于一瞬的平静吧!哪怕仅如此便已甚为丰厚了。而我们,是否亦可借此寻回一份源于自然的感恩呢?我无从知晓。不过,《所有的灯盏都暗了下去》在“走中走,脚下,大地在转。溪山无尽永不停歇。”中结束,或许就是一种对未知的未来的一种最美好的期许吧!

 

已刊《甘肃日报》201697日,有删节

(欲购读此书者,请与微信liulu0206联系。存量有限,欲购从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