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光祖的博客
杨光祖的博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82
  • 关注人气:1,0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文学亟需美学力量

(2014-06-08 17:23:32)
标签:

文化

网络文学

美学力量

杨光祖

文学报

分类: 文学理论与批评

网络文学亟需美学力量



网络文学亟需美学力量


2014年5月30日上午,应邀在上海云峰大酒店参加《文学报》新批评第三届研讨会,旧友新朋,齐聚一堂,有王彬彬、李建军、韩石山、吴亮、郜元宝、葛红兵、张艳玲、任芙康、黄桂元、王干等大腕,还有几个网络大神。这是我的书面发言稿,已发表于6月5日《文学报》,用了一个整版。期待诸位赐教。

 

网络文学亟需美学力量

杨光祖

 

随着网络的诞生,网络文学应运而生,文学的边界从此就模糊了。很多热爱文学的写作者开始把自己的爱与恨泼洒在网络上,这里没有编辑,没有门槛,自己写,自己贴,自己看,当然还有许多网虫参与阅读、点评,甚至创作。看得人多,点击率高了,名声开始大扬,有些还走向了纸媒。由于中国网民已过6亿,手机网民超5亿,这些网民大都为青年人,青春岁月,做梦的季节,于是,文字的书写自然也就遍地开花,博客、微博、微信,还有很多网站,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文学的门槛从来没有这么低过,谁都可以把自己心里的所思、所想敲到网上。因此,网络文学自然数量庞大,繁殖迅速,读者广泛,对它的评价,也出现争执,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文学垃圾居多,优秀之作凤毛麟角;有的认为那么多的网络文学没有谁是可以读完的,说不定那个旮旯里就藏着一部《红楼梦》呢

但是,就目前那些影响大的网络文学而言,即便那几部被转成纸媒出版发行,影响较大的,就其艺术性而言,也是乏善可陈,无法成为文学经典。当然,这可能也是现代艺术的必然结局吧?德国思想家、文学评论家本雅明认为“灵光”是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标志,古典艺术是灵光的艺术,而现代艺术是复制艺术。现代艺术中灵光的日渐减少,主要原因是现代艺术生产的制作与复制技术的发展。而时代的巨变,也结构性地改变了人,大多数读者、观众已经无法看到古典作品中的光韵了。朱宁嘉也说:“现代艺术培养起来的接受者,由于影像的连续刺激,更多时候对艺术的欣赏采用的是反射性感知,即本雅明概括的涣散消遣式,因而,往往感受不到存在于艺术中的灵韵,尤其是古代艺术中的灵韵。”“现代艺术培养起来的感知方式,不只让人无法感受传统艺术中的光韵,往往也致使人们与现代艺术中潜藏的灵韵擦肩而过。”

文学是什么?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可能大家都是会认同的,那就是文学必须是从“个体”的情感出发,与写作者的“生命”有关。那种与“个人”无关的集体性作品,与“文学”无缘。至于所谓的网络文学首先就这个概念的内涵,也很难说清楚。而且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也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甚至骨子里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发表在网络而已。其实,文学就是文学,不管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载体,最后还是看的你的文学品质、文学元素。

我总觉得网络文学,不仅应该有自己的网站,更应该有自己的网络杂志,有自己的网络编辑。如果,人人都可以写作,人人都可以随意发表,没有一点门槛,那也就没有文学了。当天堂的门票越来越便宜时,也就没有天堂了。很多年前,有一位朋友,很早就开了博客。然后就在博客上说东说西,指天指地,有一天,他征求我的意见。我已经看过他满页病句的博客,所以,也就只说了一句话:不要以为开了博客,就是文化人了。他满脸迷惑。

西方哲人说,政治的民主化与文学艺术的贵族性,天生是一对矛盾。我觉得说得极好。当有些人认为拿起毛笔在宣纸上随便一划拉,就是书法,那就没有书法了。如今,这个大众文化的时代,人人都很狂妄,我经常遇到那些年轻学子,拿着他们的长篇小说让我看,而且不是一部,是几部。可你随便翻看几行,几乎都是病句,一聊起来,几乎都没有读过经典作品。我就毫不客气地说,你们真胆大,书没有读几本,就敢写长篇了。而且,他们找我,还不是求教,是要求我写序的,说要自费出版。我只好婉拒。

小桥老树的长篇小说《侯卫东官场笔记》,我从网络上阅读了一些章节。以网络文学的现状来看,这是一部还过得去的作品。起码语言还流畅,结构也清晰,描写乡村底层生活,比较生动形象,那些基层领导,还有那些乡镇干部,也各有各的特色。可以说,是一部比较优秀的网络文学。尤其那个侯卫东,比较成功,通过他,我们看到基层工作的泼烦,也看到中国基层的真实情况,更看到了人在江湖的艰难。从题材上看,这无疑是一部官场小说,而且还算不错的一部官场小说。不过,倘若严格要求起来,小说的文学性、艺术性,还有待提高,部分情节,尤其那些性爱情节,总觉得有点低俗。比如,小说一开篇,就很轻浅,不好说轻薄。一没有写出大学生毕业时的混乱情况,那种整体感没有写出来;二,人物描写也不是很好,男女主人公交代得太模糊了,对他们的描写也没有到位。不是说不能写大学生同居,写他们临毕业前在山上丛林里做爱。而是那种描写的态度,那种功力,很有问题。比如说,写侯卫东与那三位小地痞的搏斗,就太马虎了,完全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草草几笔,就仓促结束了。小说里其他相关章节都有这个毛病,仓促交代,细节不细。

甘肃网络作家云宏(孑与2),创作了历史小说《唐砖》,网上影响较大。《唐砖1:土豆有妖气》已由文心出版社于2013出版。这部小说语言有动感,读起来,有一种爽利的节奏,就像它的穿越一样,很有味道。描写的是陕甘大地,运用关中方言,也颇有趣。但人物对话却较缺乏个性,作为穿越小说,想象力当然是不错的,不突兀,但细节依然经不起推敲。《西游记》是伟大的神魔小说,故事情节不可谓不离奇,我觉得比之当下的所谓穿越小说,恐怕也是无人能及,其实,它的伟大,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细节的伟大。如果没有那么多丰富而生动的细节,《西游记》也早就无人提及了。

纳博科夫说,抚摸你那神圣的细节。这部长篇小说的细节还缺乏丰富、生动,总体看是粗线条,是那种电视剧脚本的形式。当代小说普遍有这种情况,作家都开始看重戏剧性,而没有耐心去描写一个人,一棵草,一个场面,更不要说人物的心理了。现在有些穿越小说为穿越而穿越,小说没有一定的精神含量,小说“穿越”完了,也就完了,什么都没有,甚至留给读者的只是无聊,还不如一个穿越游戏好玩。技术毕竟是技术,最后我们还要看技术后面的精神。因为人毕竟是人,他是需要文化、信仰、思想的。海德格尔说,动物缺乏世界,而人构成世界。人与动物不一样,就是人有对高雅文化的诉求。那些低级文化虽然能满足读者于一时,但却无法满足于永远。最后大家还是会去阅读那些真正的富有精神深度的作品。而真正的文化精神是需要一个个细节呈现出来,就像美术上的素描一样,你不能乱画一气,毫无章法。不管你穿越到唐朝,还是宋朝,人性的幽微处,丰富处,还是需要一笔一笔地写出来的,否则,那就不能称为文学。

比如《唐砖》里写到西域少数民族政权,作者写道:“域外的牧羊人是野蛮的,没有是非观念,没有礼义廉耻,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给了他们强健的体魄,却没有给他们创造、劳动的本能。向苍天抢食物,向大地抢食物,向邻居抢食物,如果必要,他们不介意向自己的父母抢食物。他们什么都吃,包括吃人,只要自己的遗传基因能传下去,拳头和弯刀就是他们利益的基础。”这样赤裸裸的民族歧视,甚至诽谤羞辱,都可以公然写出来,还是让人吃惊。如果一位作家持有如此的民族观、人性观,那他的作品就值得怀疑了。蒋胜男的《大秦宣太后》一开篇从秦始皇兵马俑开始,更像一个文化散文。后面的宫廷故事传奇、惊险,颇有动感,戏剧性很强,改编电视剧顺理成章,它其实本身就很电视剧。当然,因为网络上内容太少,后面没有看,无法多谈。希望以后有机会阅读全文。

就目前的网络文学而言,以我粗略的阅读感觉,认为已具有大众文化的典型特征,也具备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1998年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发表,到如今网络文学已经发展十几年了。它的模式化”、“同质化”、“低俗”、“色情”、“暴力”也一直是被人诟病的痼疾。由于上网人员大多是青少年,所以网络文学的读者也基本以青少年为主。如今很多大学生已经没有阅读经典的兴趣,他们很少读书,每天游荡于网络文字里,甚至开始了庞大的网络写作。网络文学的娱乐化、世俗化、低俗化、碎片化、程式化,使得他们的写作,往往起点低,眼界窄,甚至几乎成为了机械复制。而网络高强度的写作,很快透支了他们那一点点生活积累,于是,胡言乱道、闭门造车,成了基本的创作模式。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独爱血书者。

网络文学大都发表在网络上,字数都在10万以上,以至数十万,上百万之上。阅读这些文字需要一双好眼睛,也需要好耐心。很多专业批评家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眼神在网络上阅读这么庞大的小说。因此,网络文学的深度批评,就极其欠缺。由于缺乏严肃认真,富有深度的批评,它们亦很难得到提高。E批评,成为他们主要的批评来源,而这种批评,虽然也不乏优秀的点评文字,但总体看,依然是一种浅批评,大多无助于他们的创作。

我最早接触网络文学,那也是10年前了。当时加拿大有一位笑言先生,办了一个网站:笑言天涯,是一家纯文学网站。我在那里也发表了很多文字,当然那些文字大多后来也在纸媒发表了。2009年末,《文艺报》石一宁先生打长途电话向我约稿,说是为一部网络长篇小说写一个4000字左右的评论。我从邮箱看到了这个长篇的电子版《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终结版》,用了一天时间读完,大概有40万字,但似乎没有结尾。我又问他,他说,网络小说就这样,大多都没有结尾。你就根据这40万写就可以了。我又上网看了看,发现很多网络小说都超百万字。看着这些码字的英雄,我既惊讶,也佩服他们的顽强。我的文章《怀念英雄的时代》,最后发表在2010113日的《文艺报》上。

我在文章中说:“网络文学,应该说与网络共生死。如果只是在网络发表,就与纸媒写作没有什么差别,只是载体不一样而已。网络文学,应该与网络的高科技结合,互动性、多媒体、高科技、特有的网络语言、跨文体等等,应该是它固有的特点。但刘猛的小说似乎不是这样。它其实只是在网络发表而已,与纸媒写作没有什么区别。惟一的区别,可能是当初仅作为小说投稿,恐怕无法在杂志发表。

近年来,不论是网络作家创作,还是网络文学本身,尤其网络作家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比如结构、文笔,题材也更加丰富但商业运营,对作家的榨取,对他们文字的伤害,也是致命的。文学艺术一旦与商业完全结合,一般都导致品质下降。盛大文学3D所谓3D, 指的是原创小说,衍生版权,作家品牌三个维度全版权运营的首位获益者唐家三少从2004年2月开始网络作品创作至今,近十年的时间里,一共创作了13部作品,出版了120多本书,数量超过3000万字。这样的产量,还真是让人怀疑它的质量。

网络文学总体的浅俗化、娱乐性,对广大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阅读趣味越来越狭隘、低级。白烨说:种种迹象都表明,资本似乎成为了支撑和推动网络文学的主要杠杆和基本力量。作为文学形态之一种所应有的美学的力量来好像在淡化,在萎缩,如果没有文学的元素与精神的力量在起作用,网络文学的商业运营会失去应有的制衡,使得商业的元素或与经济的力量无遮无拦,这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一个优秀的读者群,他们需要的就是优秀的作品,而一个市民的读者群,他们需要的其实更多的是娱乐,而不是艺术。我曾经说过,艺术是艺术,娱乐是娱乐,这是完全不同的。可在一个后现代的社会,却是学者开始把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并列,甚至打通的时代。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它不需要鲁迅、曹雪芹,它只适合周星驰、超级女声、非常勿扰。因为对市民群来说,太艺术的东西,他们无法消化,那需要他们去思考,他们没有那么强大的脑袋,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胃。他们喜欢思考,他们只想娱乐。因此,程式化、模式化就是通俗文学的唯一标准和出路,这是不需要提高的普及,甚至连普及都不是,而是迎合。

艺术是挑战一切可能性,是一种不要命的探险,它需要它的读者做好准备,并有一个比较优秀的素质。而那些所谓的走市场的畅销小说,在固定的模式下,情节的不合理似乎并不那么重要,读者(观众)也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只要情节吸引人,能赚他们几滴眼泪,消磨他们一段时间,就可以了。《欢珠格格》如此,韩剧如此,大多数网络文学,亦如此。

网络文学要真正走向艺术,需要注入美学的力量。

 

 

2014526日写于兰州黄河之滨南书房

 

(兰州市安宁区建宁路199号甘肃省委党校文史部   73007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