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不入魏晋,终是俗格

(2013-06-06 23:07:39)
标签:

转载

分类: 访谈
平生不喜宴饮,也不大喜欢群居,有朋友约吃饭、游玩,大都婉拒之。但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孔子说了,鸟兽不可与同群。感谢网络,可以通过QQ与一些熟悉或陌生的友人聊天解闷。我对文字有一种畏惧,一般聊完了,也就删掉了,不愿意留存。侯川是新认识的一位朋友,聊过几次,不料他却整理出来,放在他的博客。看了看,也有点意思,即转载于此。诸君读后教之。
原文地址:不入魏晋,终是俗格作者:侯川

不入魏晋,终是俗格

 ——与杨光祖教授QQ闲聊

侯川 整理

 

侯川(以下简称“侯”):杨老师您好!我读你的评论文章,看到你往往能够大胆直言,尖锐批评。你从来没有顾虑过,这样会得罪人吗?

杨光祖(以下简称“杨”):不得罪人的文章,最好就别写。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

侯:你所说的,是为文之道啊。

 :孔子讲中庸,但他又说了,中庸难乎哉!于是,退而求其次,不也狂狷乎?他是喜欢狂狷的。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我就是有一点狷介之气的。

侯:就是,圣贤文章,微言大义。要懂文章之道,不是件简单的事。

杨:多读读《论语》,极好的书。

侯:好的,一定。

杨:有一个人去拜访孔子,孔子让弟子去说,孔老师不在。弟子去说了,那人还没有走,孔子却弹起琴来。什么意思?

侯:《论语》我读得不好。

杨:这就是明明告诉那人,我在家,但就是不想见你。

侯:多么个性的孔子啊!

杨:孔老师,是很好玩的,像大海一样。

侯:后代儒生对孔子多有曲解。原本的孔子很自由很率性的,当然也内敛。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个说法我喜欢。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种审慎态度,今人是不具备的。

杨:是呀,多读《论语》。

侯:文章之道,无底无涯。一不小心,就会成井底之蛙。可不慎欤!

杨:当然。

侯:你看问题高远,敬佩你的原因,也在这里。结识你,此生一大幸事!

杨:呵呵。背《论语》第八章。然后读《庄子》。

侯:好的。以前《庄子》读得略多一点。

杨: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侯:真是受益无穷。有所不为,难啊!

杨: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看看,这段文字,多好!不仅思想境界好,文字也是一流的。

侯:有劲有味。

杨: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你看,多大的思想家。

侯:就是。

杨: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多读《论语》,越觉得此两段的伟大!

侯:谢谢。

杨: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侯:以前偏重老庄,这得修正一下了。

杨:呵呵。

侯:子贡钱多官大,所以有人认为他贤于孔子了,而这种情况现在却成了现实。

杨:呵呵,是的,而且子贡还是政治家,俗世地位远超过孔子的。孔子的学说能大行,他的功劳很大的。

侯:司马迁《货殖列传》对此有专论。

杨:你厉害!好了,我吃饭去了,待会儿就没有饭了。

侯:偶然读到的。对我影响也大。你早点休息。

杨:呵呵,拜拜!

 

 

杨:你的写作,有了很大的改变。希望能够继续!要多与高人来往,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一些不必要的场合。必须的应酬除外。孔子说,毋友不如己者。

侯:惭愧!

杨:弋舟的语言感觉很好,趣味也高。

侯:好。爱喝烂酒,爱凑热闹,这是我最大的毛病。弋舟给我一下送了四本他的小说。

杨:呵呵。那你就认真读,写上一二个评论出来,说真话,不一定歌颂。用自己的心写,文章写完了,你发现自己获得了很多东西。比如,就写弋舟小说的语言、他的结构、他的现代性。

侯:好的。一定的。

杨:你有空多看看书画,包括真迹、书籍,提高这方面的修养,对你的人生、创作,帮助很大的。陈传席、梅墨生的书,都可以看看。

侯:好的。

杨:还有傅抱石、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还有董其昌、唐寅、文征明、赵孟畹鹊裙湃说模急匦肟础

侯:好。我整理了一个和你的访谈,7000多字。

杨:一定寻找一切机会看原作,古人和现代大师的原作 ,这是必须的。你如果觉得字数多,也可以删去一些文字。

侯:主要是没有多余的话,删起来也难。我想把访谈录先贴到左岸文化散文栏,这里品位高一点,你看行吗?

杨:呵呵,好吧。

侯:刚才看到包容冰的回复,说《岷州文学》下期刊用。

杨:呵呵,谢谢他了。给你一个我的听课笔记,好好看看,认真看上几遍。我当时听得头皮发麻,今日整理,还是激动。

侯:谢谢!真是意外的收获啊!

杨:两个录音,都是极好的,认真听。多听几遍。

侯:好。

杨:有空多看看先秦,魏晋文章,一定。

侯:好的!

杨:这是我们的根。你先看,然后有空我们可以聊聊。《论语》《老子》《庄子》《孟子》,这是基本的。还有《世说新语》。我一直强调回到元典,回到汉字,原因就在这里。白话文还不是一种成熟的语言,或者说还不是一种高贵的语言。白话文更多的是市井语言,看看白话汉诗就知道了。

侯:好的!你讲得真是入骨三分啊!

杨:《洛阳伽蓝记》《文心雕龙》《昭明文选》《六祖坛经》《金刚经》。

侯:魏晋爱看,看得少。

杨:必须认真看。

侯:好的。

杨:不入魏晋,终是俗格。包括那个时候的书画,都要研究。

侯:谨遵教导!呵呵!还没吃吧?担误你吃饭了。我正好提前吃了。

杨:呵呵,我要休息了,白天黑夜地忙,很累了。晚上还要去听课。

侯:就是,一定要注意休息!

杨:我本无才,但好学耳。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侯:这个我已经意识到了。

杨:韩愈说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侯:好学的人前程不可限量。养生,也是古人很重视的学问,呵呵。

杨:是的。

侯:上古的高人有很多都是气功大师。

杨:你的悟性很好。可惜,以前没有读上真正的好书。我也没有读上。所以我们一起努力。

侯:我是早年浪荡无为啊,只有加倍珍惜努力了。

杨:你的文章越写越好,值得祝贺。

侯:还不行,资质差,底子差。还要跟您好好学呐。

杨:呵呵,看你读《庄子》,读得很好呢。

侯:最佩服你的海量阅读,这个一般人做不到。

杨:我鼓励了两个人读《庄子》,一个是你,一个是李萍,都有作用。

侯:现在的人,不读书,就着急写文章发表,实在南辕北辙啊!

杨:是的,还是要多读书。

侯:李萍才气好,前时给我寄了两本书。

杨:是的,她才开始。要读经典。

侯:读《庄子》,请问您有什么好的方法?

杨:抄写。一篇一篇抄写,认认真真地抄写。

侯:这倒是个值得重视的方法。

杨:是。我给李萍介绍过这个方法,给我的学生也介绍过。曾经给大学生讲《庄子》,我要求学生必须抄写,《庄子》内七篇最少抄三遍。有一位女同学质疑“抄”的意义。我告诉她,语言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只有通过“抄写”才能“触摸”语言,找到那种温暖感、疼痛感。“语言”只有通过我们的“身体”才能成为艺术直觉,成为“精神家园”。

侯:最近遵嘱读了几篇魏晋文章,真是享受。

杨:呵呵。可以读鲁迅校订的嵇康集,还有鲁迅关于魏晋的演讲,还有王瑶的中古文学论。刘师培的中古著作,难度大一点。我们一起读。我也是开始读魏晋。

侯:鲁迅校订的嵇康集哪有?一般的书店有吗?嵇康的个性、骨气、人格、才华,实在令人感动佩服。钟会去拜会他,一直打铁不理人家,呵呵。

杨:孔夫子旧书网,有的。

侯:好的。

杨:还有嵇康集校注,都很贵。

侯:哦,物有所值嘛。祢衡,也厉害,26岁被杀了。

杨:是的。中国三个时代弄清楚了,中国文化也就清楚了。一个先秦,一个魏晋,一个五四。都是天才辈出的时代。

侯:真是呀!中国不仅是乱世出英雄,更出文化。

杨光祖:呵呵,我们一起努力。当今文坛让人失望,死气沉沉,山大王太多了。

侯:随君弘道,非曰能之,愿学焉。郑板桥愿为青藤门下走狗,现在人哪有这种勇气!“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刚找见的,挺感人的。

杨:可以读《齐白石自传》。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吴昌硕、赵之谦等等,都可以博览之。

侯:好的。

杨:我下了,吃饭去了。下午还要去听课。

侯:好,谢谢!

杨:你读到什么好书,也请推荐我哦。

侯:不敢,我是乱读。我写的这个文言短文,有空一看,哈哈。

杨:看了。可以玩玩,但不要沉迷。我们只要写好白话文就可以了。文言文,我们已经不会写了。我们写的徒有其形,写多了,会破坏你的文字感觉的。

侯:我要说的是,人过中年,要适当研究一下养生之学,呵呵。

杨:可以多读一点周作人,他的文字,就很有文言文之风骨,但却是典型的白话文。真好!先看周作人序跋选。

侯:好的。

杨:还有止庵主编的周作人自编集,都很好。我下了,休息一下,准备去北大。

侯:好的,再见!  

 

侯:杨老师在北京那边好吗?开始热了吧?注意防暑!

杨:无聊。

侯:不过也是,无亲无故的。

杨:那倒不是,文化让人无聊。

侯:那就修禅。我感觉,禅似乎高于文化

杨:?

侯:无善,无不善。无恶,无不恶。克服了两端的偏执。如此,自然也就没有无聊了。

杨:呵呵。

侯:我说的是皮毛,但要修到这一步,也是极不容易的。不过,您说的,读《庄子》,读《六祖坛经》,回到元典,可真的是正途。我读中华典籍方面的东西,往往心里有通泰感。读西方哲学,往往感到走投无路。

杨:文字关过不了。

侯:您是指中西,还是?

杨:西学。

杨:中学,我们也不识字。

侯:中学可边学边读,我们血液中有。您觉得关于翻译状况现在怎么样?

杨:有一些人还是不错。

侯:如果翻译状况可以,西学还是可以慢慢读的,互相参照读。

杨:那当然。

侯:真的要修修禅。我现在就因为读坛经,读庄子,才感觉有活下去的理由。有时真的觉得无意义,啥也无意义。

杨:呵呵。

侯:其实我以前读过老庄,也读过叔本华、尼采、佛氏,都是粗涉;您给我提醒之后,才成了常态化。几天不读就不舒服。

杨:呵呵,很好。

侯:有时看到草地上、树丛中麻雀叽叽喳喳,一派热闹的景象;偏偏人发明了文化、教育,要大家在那儿看书,学习,这到底是人类的自救还是自累?小国寡民,实在体现了老子的伟大。

杨:多读海德格尔的著作。

侯:准备要看,要在最近两三年好好看一阵哩。

杨:呵呵,多读,多写。

侯:我想着啥时您有时间了,咱们到岷县走走,拜会一下那里的朋友,那里文学风气浓厚,包容冰虔诚信佛,真是有趣的事。

杨:岷县已去过,不想去了。

侯:要不暑假去高密?

  杨:好呀!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