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艺让生活更美好
(2012-08-31 10:49:53)
标签:
转载 |
到老家参加县文联成立大会,认识了不少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吴谨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发言,让我感觉到了他的敏感,他是有巨大潜力的。祝福他。
今年多雨。多雨对西北山区十年九旱的小县来说却是难得的惠赐,你看,路边的小草都长得大家闺秀一样亭亭玉立摇曳多姿,远望的山野,也一扫往年的荒芜与干瘦变得丰盈而充满活力,城中的街道更是少了往日的风尘与污浊,显出明亮美好来。
八月的“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把陇中写进它的章节里,“通渭书画艺术节”便顺理成章地在这个日子里精彩亮相了。这个节日的通渭县城似乎比春节还要热闹还要有品位,因为艺术的浓厚氛围,因为国内许多知名书画家的光临与参与。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得到一个参与催生通渭文学艺术届联合会的信息,就如同在冰封的冬天得到一个春天将至的雷讯一样让我振奋,我似乎看到山那边的春雷正把温情的雨滴洒下来,接着就是大地回春,紫燕剪柳,万物复苏,草长莺飞。
在节会的喜庆气氛尚未完全消失的时候,再来与全县的文艺界代表共谋文艺发展大计,这是很令人精神鼓舞的一件事情。预备会议,正式会议都在紧锣密鼓中进行着。会议的主题为我们指明了文艺发展的方向、明确了文艺家应当肩负的使命,当然也涉及到一些具体的人选问题。可以说,这次会议,是党政的意志与人民的心愿的一次凝结。
我很喜欢和文友们坐在一起讨论一些话题,特别是和久闻大名却从文谋面的师长朋友在一起谈论,不论紧扣题意还是顾左右而言它,都是我最乐意干的事情。
我们在城南南园旁边的教体局的小会议室中稍作谦让就坐定了,看着这些熟悉的不熟悉的文友和领导,感觉今天真是一个很美好的日子,就如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的构成部分,精彩文章中的一个细节,或者抒情音乐的乐章曲调,十分引人入胜。
大家都在打量一位儒雅的特邀代表:他四十岁上下,留着长长的梳理的很是整齐黑发。他白皙的脸上,合理分布着端正的五官。他的眼珠在近视眼镜下面灵动地转着,在关顾在场人员的表情的同时表达着自己的内心敏感。他是工作在外的我们的老乡,文学评论家杨光祖教授。他说:今天这事是自己老家的事,接到邀请就赶来了,本来还有其它的事。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他对老家文艺事业的重视,从他几天都没剃胡子的事实上,我们可以确证他确实很忙。他半寸长的胡须不但没有邋遢的感觉反而让人感到特有的潇洒有个性有气质。他说,我们通渭人就是太老实,太老实会丧失掉很多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学会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表现,因为我们如果尽管谦让,别人真的就会觉得我们不行,没有能耐,在这一点,他说,我们和南方人就差很远。我理解这是他对自我开放意识的一种表达。他说我们要有自我宣传和包装的意识,我们自己就有许多好的东西,可能由于宣传得不到位或者缺乏必要的包装,所以引不起别人应有的重视。我看到他的穿着很是特别,不是西装革履,而是系扣子的丝质外套和白衬衫,这样的包装让人感到他是一个中国的文化人的形象,这从他崇尚中国传统的服饰上就可以看出来。他说我们周边的县份几乎都有文联作协,他们办的刊物也很好,有的县,光纯文学刊物就有三份之多,从那些刊物上成长起来了许多文学人才,我们还没有专门的文学刊物,这不利于我们的文学人才的成长。我们的离离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诗人,她的作品在国内各大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出来,被马青山赏识,还进入“甘肃诗歌八骏”,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阵地,个人的努力就很辛苦。他还鼓励我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充分了解自己,还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我知道,他从外面来,最知道外面与我们的差距,所以,我对他的说法深表赞同。但是,尽管如此,习惯了谦虚的我们,还是走不出自己,发言仍然缺乏热烈。
韩副县长发言主要立足于文艺的恒久价值与文艺对城市品位的提升两个方面进行,引用了不少名家对文艺的论述,发言后杨教授评价说:你的发言让我大吃一惊。我看了看杨教授的脸,吃惊的表情不是很大,可见他的理性大于情感——他是一个一些评论为主的人。当然韩县长是上面派来的专家型县长,讲话的水平是足已让我们吃惊的,但是也只有杨教授才会如此得体的鼓励与评价他。
会议召集人一个一个地请与会者发言,到出过十本书的吕奠基老人时,他十分谦虚地说,现在除了感激再也没说的,牙齿缺了,吐字不清楚,不说了。我知道,他是看着现代通渭文学成长的老人,八十岁高龄了,还坚强矍铄地参加县上各种文艺文史活动,他的精神就是对文艺热爱的最好解释,也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与激励。我坐在他的左边,见他不想再多说,就打圆场,说,吕老师说他现在不想说,他要把想说的写下来。大家笑笑,就让其他人发言。
吕老师的右边坐着离离,这个鬼精灵,我要等她的发言,却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溜出了会场,后来想想,她一定是有其它特别的事情走了,不是有人建议让杨教授为她写诗歌评论吗?何况她还是我们文联会议的工作人员,我刚来的时候还在人群中握到了她伸过来的翅膀一样的手。虽然我是第一次与她见面,但我一眼就认出了她,她与众不同,很是特别。
到我说话的时候,我说县委书记与宣传部长的讲话解决了通渭文艺发展方向的问题,同时明确了我们所要担负的宏观任务。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该怎办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文学人才,如何开辟阵地、如何出精品力作服务通渭人民的事情。优秀的文艺作品是人们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它陶冶人们的情操、磨砺人们的意志,优化人们的心灵环境,文艺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起到一个文化传承与生成的作用,要多花一点心思,营养文学的幼苗。我希望我们能创办一份自己的文学刊物,并办好现有的《通渭文化》与《通渭文史》刊物,让它门为我们的文艺发展、为我们县的文化建设再立新功。
会后去育林酒店吃完的路上,与杨光祖教授同乘一趟电梯,他问你就是吴谨吧,你的发言很精彩,你如果不说,别人就不会知道你的想法,你说出来了,大家不就认识啦!我笑笑,表示感谢他的鼓励。
在宾馆午休的时候,与张晓宏、牛昌庆聊了一阵子,谈到过娜夜,海迪,谈到过文学作品的发表与稿酬的羞涩,谈到过曾经的文学梦想与现在的欲罢不能,还有网络写作的利弊。
正式会议结束后在政府招待所吃饭,本来想跟离离坐一桌去,却看到党齐很有特点地坐在门口吃饭,便想起中午吃饭的有趣情景来来:当时,他第一个端来饭坐到桌边吃,其它人还都排队等饭,于是大家都看他,他难为情地不能吃,于是大家就笑,他也笑,把吃进去的笑了出来。他是我们《通渭文化》的插图作者,那些插图很有水品,寥寥几笔就反映出文章表达的意思,很不简单,我记得几年前出版的《通渭书画作品选》中曾经选收了他的一副《爱鹅图》,上面一个额很大,头发边缘化得很厉害的老人,今天怎么越看越像作者本人呢。于是我说:要搞艺术,首先自己得成一件艺术品。他眼睛滴溜转了一下,知道我指的是他,也就笑,差点儿有把饭又笑出来。他说,范杨画的那个人,鼻子窄而长,不就是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