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忠实于自己的灵魂——读杨光祖的散文

(2012-04-06 15:02:10)
标签:

转载

分类: 散文随笔
谢谢侯川兄。

  自白话文兴起以来,不能否认,曾经的确产生过一些优秀的散文,但那实属凤毛麟角,而笔者认真阅读了的,更是少而又少。近来,偶尔接触杨光祖的散文,读来甚觉如沐春风,那独特的个性魅力,那“高处不胜寒”的境界,着实吸引了我。在反复阅读之后,很想写一点读后感之类的东西,但因一时没有个理想的题目,迟迟未能动笔。一天偶然读到杨献平采访杨光祖等人的文字,杨光祖的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那就是“忠实于自己的灵魂”。这里的“灵魂”,具有着生命的本质意义,是独一无二的,有着很深很深的隐秘性。它与我们的外在形象、平常的言谈、一时的激动甚至冲动有联系,但关系不大。用伍尔夫的话说,这个“灵魂”,就连我们自己也常常难以了解,难以把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未开垦的森林,是连鸟的足迹都没有的雪原”。好了,这不就是一个理想的题目吗?忠实于自己的灵魂,这既给我们读懂杨光祖本人的散文提供了一把很好的钥匙,也解决了散文发展的方向问题,实在是“一言以蔽之”。
  《把房门关紧,别让风吹开》,单看题目,就让我的心里为之一颤。那灵魂的孤独与寂寞,脆弱与持守,似乎让人读出了一种忧郁,甚至绝望。作者引领我们进入到一个个中外大师的心灵世界——那里是连鸟的足迹都没有的雪原,我们的心灵仿佛得到了一次空前的洗礼,“高处不胜寒”也不再仅仅是一句遥远而抽象的宋词名句。
  本文若只讲大师的一些言论,只对大师的精神状态和心灵世界做一些简单的解说,未免陷入说教的泥坑,未免产生“文以载道”的嫌疑。相反,作者因为对生活及人生有着自己的独特思考和感悟,对生命的本质意义有着深刻领悟和独到认识,对艺术精神有着执着坚守和孜孜追求,所以才使本文既具有了与地气相接的厚实,有具备了仰望星空的崇高。在本文中,作者与中外大师们进行了一场灵魂深处的坦诚对话,其中既有毫无遮掩的内心独白,又有对艺术文化的本质意义的独特思考和执着探求。
  《通渭小曲里永生的爷爷》是一篇悼亡类的散文。说实话,这类散文,我们见过的实在不少,而真正优秀的却实在不多。记得以前读过巴金的《悼念从文》,其中对自己的人生和灵魂的大胆剖析,对沈从文不公正待遇的极大同情,以及对历史和社会的勇敢质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作者的思考所达到的境界与高度,总让我感到有些欠缺。杨光祖的《通渭小曲里永生的爷爷》,堪称悼亡类散文的上乘之作。
  我的爷爷在我出生之前去世,没有见着,奶奶又在我儿童懵懂之时去世,只是大略有些印象。没有爷爷奶奶的疼爱,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个性心理好像不健全似的。读了杨光祖笔下的爷爷,我仿佛觉得,自己的爷爷也像那样,很亲切,很真实,仿佛就在眼前。
  在读《通渭小曲里永生的爷爷》之前不久,父亲去世,我还没有从丧父的那种悲痛中解脱出来,再加相同的社会时代、相似的生活环境及相似的生活经历,所以在读此文时,一点隔膜感也没有,感觉一下子就扎了进去。阅读的过程中,也不知自己的眼睛发潮了多少次。丧亲之痛,难以言说,人世艰难,几多辛酸,品读此文,真有同声一哭之慨!
  杨光祖笔下的爷爷,慈爱、坚韧、勤劳、智慧,爱整洁,有见识。疼爱孙子,但不溺爱;一生劳苦,却有文化追求,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追求,不是一般的爱好。他是爷爷,似乎又不是普通的爷爷;他是农民,似乎又不是一般的农民。在这篇文章中,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念之情,记录了作者真实具体的生活经历,反映出作者人生的心路历程,寄寓了作者对文化艺术的一些思考和追求。
  总之,阅读杨光祖的散文,总会让人感到生活的扎实、视野的广袤、感情的真挚、思想的独特及灵魂深处的低吟浅诉。那发自灵魂深处的独白,时而如细流涓涓,时而如江河浩浩,时而如雪原静寂,时而如荒野古寒,令人读来忽而骨竦神惊,忽而心悸胆寒,忽而忧郁绝望,忽而油然而生向往之情。杨光祖的散文,是忠实于自己灵魂的,我们在阅读他的散文时,自然必须要忠实于自己的灵魂,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是不会有什么收益的。真佛常讲家常话。可以说,忠实于自己的灵魂,这是杨光祖给散文写作者的一个发自内心的忠告,也是散文写作者最终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忠实于自己的灵魂,在当下这个功利化、物欲化的时代,说起来何其简单,而要真正做到,又是何等艰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