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散文的一次问卷
(2012-02-08 11:59:42)
标签:
散文自己问谈文化 |
分类: 访谈 |
1、 请阐述(表明)一下您的散文写作态度或者说主张、自我要求,特别是在当下环境中切身感受与观察。
我很早就写散文了,真正发表是在大学时代,但在一个很长的时段内,基本都是报章体,每篇大都千字左右。2000年后主要从事文学评论,散文也就淡忘了。2008年又开始认真写作散文。这次重返散文领域,与以前写散文就完全不一样了。以前还是很八股的,这是我们的散文教育给我们的。现在有一种解脱的感觉。我只忠实于自己的灵魂,我让自己的笔跟着自己的灵魂走。我反感那些大而空的杨朔式散文,我也不屑于那些小情调散文,我也拒绝那些所谓的历史或学者散文,我喜欢属灵的散文,我在《雨花》发表的一篇散文《我用文字救自己》可以概括我的散文主张。因为“属灵”,我也就很注意文体了。我经常说,散文、诗歌的门槛太低,也是散文、诗歌尚未成熟的一个标志。白话文初创时期的“我手写我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作为真正的文学创作,还是应该有它的难度。同是“山”,小山丘与珠穆朗玛峰,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在《形式与文学的神语》一文中重新思考“形式”问题,根子就在这里。一个真正的作家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形式”,否则,你的写作永远不是“创作”,永远不属于“文学”。
2、你对当前散文整体印象如何?其原因是什么?
我对中国当代散文的整体印象比较糟糕。以前一直订阅一些散文杂志,后来就不订了,因为感觉很浪费时间。一本杂志,也就那么几篇文章尚可看,有时候一篇都没有。我感觉散文最考验一个人的学养、性情、气象、涵养,不是谁都可以拿得下的。所以,有人说散文是老人的艺术,也有它的道理。当然,这里有一个背景,就是现在的散文家基本都是解放后出生,并接受教育的。第一口奶的质量问题,使得他们的散文创作很难有大的成就。
3、你对自己的散文创作有何认识?局限和突破点有哪些?你本人解决的方法或者打算是什么?
我的散文,也仅仅是刚刚起步,或者到达了散文的门边。不过,已经有了明确的文体意识,这是很难的。局限当然很多,因为我要创造自己的“形式”。而且,还有“气象”“风骨”的追求,这都是一辈子的事情。
4、你在当前这个文学大环境中个人写作呈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
很艰难。艰难的不是发表,发表倒不是问题。艰难在于和时代的生硬、撕裂。这是一个技术的时代,真正的作家似乎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盛世需要华章。
5、你对当前散文批评满意吗?你认可的有哪些散文评论家,为什么?他(们)的哪些观点你觉得正确或者有益?
我对当代的散文批评不满意,也没有认可的散文评论家。本来,散文是很难“评论”的。散文需要的是阅读、体悟。从来小说评论、诗歌评论,很容易出成绩,但散文评论很难。
6、你对当前乡村散文的基本看法是什么?其缺点或者说优长有哪些?
我基本不看所谓的乡村散文,因为太浅薄,也太隔膜。而且,我个人非常反感对散文分类。散文就是散文,或者细分为随笔、杂文、日记、书信、散文等等,但不要用地域、职业等等等分类。比如,学者散文,就很滑稽,难道“学者”写的就一定是“学者散文”?女性散文、官员散文,诸如此类,无聊。
7、你认为优秀的散文应当具备哪些因素?你本人写作的信心和勇气源于什么?
优秀的散文应该具备哪些因素,真的很难说。我比较喜欢的散文作家,现代有周氏兄弟,古代有秦汉、魏晋、明末的一些散文家。读他们的散文,你自己就会知道什么是好散文。当然,还有外国散文,如蒙田等。如果一定要说,我觉得一是思想风骨,二是学养血脉,三是文体,包括文字,四是个人情趣。唐宋八大家,以前很喜欢,现在感觉有点做作。老子说,道法自然,我喜欢“自然”。
我本人写作的信心和勇气源于什么,也很难说。如果一定要说,那可能就是恐惧。恐惧让我不得不表达。
8、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某些个体性的散文走红现象?
我觉得他们的走红,不是散文意义上的,而是无意识中满足了社会的某种心态。这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时代,散文偶尔填补了这种空白。比如,刘亮程。但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了,因为时代变了。
9、你认为现在国内散文评奖真的公正吗?原因为什么?
没有参加过,也不知道公正否。而且我曾经说过,文学与评奖没有任何关系,只与作家有关系。
10、你认为当前散文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和变革?你本人的下步打算有哪些?
“散文”不需要加强和变革。我们只需要散文家“变革”,和“加强”某些修养。
我本人没有打算。作家不是工厂,必须有一个工作计划。我们应该反对这个技术的时代。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