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维君的书法

(2011-07-26 22:59:11)
标签:

李维君

书法

米芾

褚遂良

赵孟

文化

分类: 艺术评论

杨光祖

(谢绝转载,纸媒如使用,请事先联系。)

李维君者,陇西人也,自幼好书法,在赵孟頫、褚遂良书法上,颇有造诣。为人敦厚,心底善良,浪迹江湖,却以染翰为乐,日费十纸。现随甘肃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林涛继续深造。人近不惑之年,仍能如此拜师求艺,让我感动。我的朋友、大学好友张东林也入林涛门下,有时去维君博客,看他们俩跟林涛学书的照片,真的感慨万端。

韩愈早就说过,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他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在我们这个大学不断扩招的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艺术家,谁还在乎谁?不是很有一些学者或领导,已经觉得孔子、庄子也就那么回事了吗?

认识维君兄,那是好几年前了。但因为他是兰州人文学校的校长,又是书法家,自己不善于社交,见了一面,虽然同在一院,也还是没有来往。海燕兄经常去他那里,偶尔碰见,也叫我去。我总是婉拒。

今年的5月,卓越网送书,说是有一位女士的总是送不到,让我帮忙想办法。我于是留下了书,一打电话,结果是维君妻子的,当时正在讲课。于是,维君跑到我楼下来取书。随便闲聊了几句,竟然很投缘。我说很高兴认识你,他说我们以前就认识的。但我已经没有印象了。我的大脑遗忘性很强,见一面的人,我是根本记不住的,弄得好多人觉得我狂妄。其实,是天赋不够之故。

我亦自幼喜欢书法,经常看别人弄墨,有一种享受在。但因家里贫穷,必须考一个大学才能跳出农门,所以根本没有闲情去练字。工作了,也是读书,写文章,没有想着练练字。但书法一直在我的生活里,跟我血肉相连。我的家里,藏有很多字帖,喜欢看,经常看半天。也喜欢读一些书法理论书、书法家传记,很喜欢。

我是大学老师,讲课的时候,也喜欢板书,学生老问我是否练过字,每次问起,一则惭愧,二则欣慰。惭愧的是至今拿不起毛笔,欣慰的是字看来还不是很差。这两年无事喜欢闲谈,海燕兄处是经常去的,他的草书了不起,每次谈话,都是受益匪浅。自从第二次认识李维君后,他的办公室也就经常去了。他很忙,又要练字,又要拜师,还有办学,自是大忙人,不像我这样的闲散之人。我每次去,他在,就聊一会,不在,就回来,等于锻炼身体。好在都在校园里,树木扶疏,景色不错。

他那个办公室挂满了书法,有他的老师林涛的,还有我的老师赵逵夫先生的,当然更多的是他本人的。他经常把自己刚写的字挂起来,自己看。我每次去,也就坐在那里看。他会给我斟一杯茶,可惜我不喝茶,往往就换成了开水。坐在那里,也就是一种艺术的熏陶,一种享受。我不写字,但看多了,也还有一点感觉。有一天,我忽然对他说:“我觉得你在宣纸书写时,有一种紧张,一种不自在。”他眼睛一亮,似有点头之意,我就张狂了,继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你面对宣纸,如果欺不住它,它就欺负你。”

后来,我又去他的办公室,见门背后挂着一副字,很遒劲,飘逸,气脉贯通,颇有气势,不由大喜。他说,那天我走后,他写的,后拿给林涛老师看,说很有意思。

过后细思,维君兄的“胆怯”未尝不是一种优点。我们当下的妄人太多了,他们面对宣纸,丝毫无敬畏之心,随意涂抹,还自以为独创。此种目无古人的狂妄,确实要不得。而维君兄还存有书法的敬畏之心,也是难得的很了。维君兄为人忠厚,坦率真诚,乐道人善,志道游艺,这都是当下艺术界很难见到的品节了。我是一个闲人,去他那里,他多忙,也从来没有表现出名家派头,总是那么乐呵呵的,让我感到温暖。而且也不吝笔墨,说得高兴,就铺纸展毫,一瞬间,一副书法作品就问世了。然后憨厚地说,给你吧。拿了几次,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每次推辞,他总说,我们这个字嘛,又不像林主席的。我也就不敢推辞了,否则显得不礼貌似的。一个从艺多年的书法家,对自己的作品还如此谦虚,让我感佩。见惯了那些动不动以大师自居的长头发者,猛一遇见李维君兄,真还有点不适应。

与维君兄交往,让我于书法多了一层领悟。我从小主要看的是颜真卿,后来到魏碑。王羲之也是看的,但褚遂良、米芾、赵孟頫这一线,就不是很熟悉,甚至有点抵触。这几个月来,多次看维君兄书写,渐渐地悟出米、赵的好。记得有一年看中央台舞蹈比赛,有一位南方的评委愤愤地批评道,你们北方的这些舞蹈、音乐,能不能更艺术一点,不要那么闹,那么动作大,那么粗糙?当时一听之下,很是愤怒,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可后来冷静下来一想,还是有一点道理的。

中国南北艺术差距比较大,北方粗犷,容易流入粗糙,南方柔美,容易沦为甜腻。如能将两者完美结合,方为艺术上乘。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在诗歌领域,我们说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李白是四川人,有南方的飘逸浪漫,杜甫是河南人,更多北方的沉郁顿挫。那么,在书法领域,我觉得王羲之应该是书仙,而颜真卿是书圣。只习颜体,容易空疏、死板,而临王羲之、米芾、赵孟頫一系,往往得其妩媚,而缺乏风骨。

当然以上所言,也仅仅是与维君兄交往半年的一点心得,大概属于班门弄斧之列。近看朱新建的《人生的跟帖》,会心之处不少。他说:“这世上有人确实是真正动心动肺碰到了艺术——一种很真诚很朴素的美,但有人忙了一辈子,其实都在忙表面的技巧,并没有真正碰到。……就目前而言,画家群体中缺少的是对艺术的真诚。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书看得再多,也没用;技巧解决得再好,也没用。……卡夫卡在他的笔记里说的,你问他为什么要写作?他说了一句很躲闪的话,他说‘迫于内心的压力’,就是自己憋着特别想写,就写了。”

李维君就是有这种“内心压力”的书法家,他喜欢写,愿意写,每天都在写,写一天都不累,这不是天赋是什么?虽然他的书法目前看起来还略有点甜俗,但以这个年龄到达这个境界,已属不易。他面对书法的谨慎,和近乎宗教般的虔诚,是让我们钦佩的。如在线条的流动遒劲,丰富多变上,再用一点心血,闲暇多读一些经典书籍,不断“修”“养”自己,精进不已,则前途未可限量。

 

2011722于兰州

(兰州市安宁区甘肃省委党校文史部   73007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草书的海燕
后一篇:海燕这个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