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乡情
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挂香蒲,门插艾,喝雄黄……从古到今流传着传统的习俗。
小时候,每年总是期盼着端午节吃粽子,因为平时是不会吃到。我们老家—洛南粽子不是广谱的三角粽,而是别具风格、食里飘香的长方形槲叶粽。
洛南的槲叶粽子与其它各地的粽叶都不相同。
这是一种特有的清香。
每到端午前夕,正是农忙收麦时节,但是无论再忙,家家户户都要取出大盆浸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三五成群的村民结伴而行前往山里采摘槲叶,更多人为了方便就忙中偷闲去农贸市场买。槲叶闻着特别香,比其它叶子包的粽子都好吃,槲叶粽子不仅健康无污染而且香味浓浓。单闻那股槲叶味,就会让人流连忘返。
槲叶采摘回来以后要先放锅里煮一下,水要沸腾,火候要足,在滚烫的水里煮半小时后出锅,这样就变的很柔韧。槲叶煮好了,要进行清洗,让叶子一尘不染。经过水与火的洗礼,槲叶更加温顺、更加浓香,然后就可以包粽子了。
包粽子是个技术活儿,糯米、红豆要提前一天在盆子里泡,白玉一般的米经过清水的淘洗愈发色泽明亮。将浸泡好的糯米加上自己爱吃的红枣或蜜枣,均匀地铺在槲叶上,先将一头包好,里面淋上水,再整个包好。米被包裹在棕色的叶子里,再用龙须草把粽子缠裹起来。长方形的粽子,里面的米厚实而有分量。
一般包粽子是家里女人们的事情,或母女或妯娌,又说又笑,手上不停,那种场面无比温馨。粽子包好了,就放到大锅里煮。锅底铺上厚厚的一层槲叶,将粽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锅里,放上篦子,再压上个石头,加上一桶水,没过石头。柴火点上,煮一两个小时,整个厨房都散发着天然叶子特有的清香,最好是在锅里隔上一夜,味道会更加软糯请香。
捞出热腾腾的槲叶粽子,等热气散了,剥去槲叶,撒上白糖或蜂蜜,香甜软糯可口的特殊香味,顿时让人垂涎三尺,食欲大增。吃上一口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自从长大离开家乡,吃槲叶粽子便成了奢望。不过每年暑假,父母都会给我将端午的槲叶留好,等着我回去包给我吃。
小时候,槲叶粽子是一种节日里的美食。如今,槲叶粽子是一种乡愁,一种情怀。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乡愁显然已经融入血脉,那是一定思念故乡的亲人啦。
浓情端午粽飘香,槲叶粽子情难忘。祝愿众亲友端午安康,平安喜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