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同仁堂宣传部长姜晓东认为,企业总是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但优秀的企业文化则能使其“以不变应万变”。事实上,我们见证了同仁堂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仍然具有旺盛的企业生命力。对比一下美国《财富》杂志的报道数据,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同仁堂却生存了三百多年,这是多么另人惊讶又合情合理的事情。之所以是合情合理的,原因在于同仁堂坚持了其优秀的企业文化——诚信!
我们知道同仁堂最早是为皇宫内廷制药的,所以来至于外在压力的影响,同仁堂必须认真谨慎,不得马虎,诚实守信。另外,最重要的是内在因素,同仁堂坚持“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诚信敬业信条。所以同仁堂的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广受消费者信任,使其发展事业走得长远。
诚信,是一个人们最熟悉不过的字眼了,可是要把这个原则坚持下来,确实不简单。在我了解到的企业中,把诚信理念经营的如此淋漓尽致的,也只有这家百年老店了。他说“质量即生命,责任重泰山,一百道工序,一百个放心”同仁堂说到,也做到了。
有个记者采访了同仁堂的一位选材料的老太太,每年从这位选材料的老太太手中扔掉的药材数以万计,无论那药材多贵重,老太太就是这么严格,这么执着,不合要求的就得扔。曾经有其他企业用10倍、20倍的高薪挖老太太,却被拒绝了。老太太说“你们挖我过去无非就是想提高你们的信誉,但是当我真正要扔掉你们的药材,你们肯定舍不得,只有同仁堂才舍得让我这么做。”另外,记者问老太太,“如果你退休了,同仁堂选材料的事怎么办呢?”老太太介绍了她旁边40来岁的男子,这就是她带出来的徒弟。
另外,同仁堂的一大特色是坚持了中医药“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传统育人理念,辅以多岗培训、派出进修、竞赛比武、自学奖励等机制,强调课程体系差异化、培训资源多样化、全员培训普及化,充分调动青年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人才接力梯队,并结合员工发展特点,建立了管理干部、重点专业人员、高级技工三大类人员的发展通道,因材施教,为员工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这为人才铺设了一个快速成长的绿色通道,让每位员工都看到自己的发展前途和自我价值。众所周知,医疗人才多半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事业发展前景和学技术往往比丰厚的薪酬待遇更有吸引力。同仁堂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把真正有热情的人才留下来服务企业,同时这些原则在师傅带徒弟的这种方式中,对同仁堂的企业文化有更深入的认同,使他们对同仁堂具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这也成为了同仁堂保障其纯粹的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
从同仁堂的发展史来看,无论其生长在大清年代或是当今社会,无论发展在中国还是国外,无论面对消费者还是员工,它都由始至终地坚持了诚信这一根本的核心文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