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天龙山石窟

(2011-06-08 13:52:19)
标签:

天龙山

石窟

太原

佛教

圣寿寺

摄影

shoo

旅行

分类: 走晋陕。闯燕赵。

【太原】天龙山石窟

漫山阁——好美的名字。天龙山最大建筑,其内是天龙山最大佛像。(2011.3.11摄)

    太原市西南,重山屏立,高处海拔过1700米,山峦起伏,风光秀丽,遍山松柏,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历史上,这里曾是北齐皇帝高洋之父高欢的避暑地。该山名方山,后由于北齐时山下兴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地称之为天龙山了。

    中国第六大石窟——天龙山石窟就在这天龙山山腰处。

    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个洞窟,东峰8窟,西峰13窟,山北3窟。共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

    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达15窟。其中,第9窟“漫山阁”中的弥勒大佛坐像高约8米,比例和谐,容貌端庄凝重;下层观音立像,高约11米,形体丰满,璎珞富丽,纱罗透体,而普贤雕像,面带微笑,治然自得,是石雕中的精品。明人张冕《天龙寺》诗有“门对虬松欹偃石,殿围龙柏倒撑丘”,即指此景。

    天龙山石窟以其造型娴熟、比例适当、线条柔和、雕刻精细,是今人研究佛教、美术、雕刻、建筑各方面的丰富实物资料,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太原】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多比较精巧。
【太原】天龙山石窟
窟内佛像多已丢失佛首,令人扼腕。
【太原】天龙山石窟
寻见一方石窟,有顶部彩绘。很是精美。
【太原】天龙山石窟
这样的彩绘石窟是少见的,本应好好保存。
【太原】天龙山石窟
一些窟洞,虽然小桥,却显得精致无比。
【太原】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分东、西两路。
【太原】天龙山石窟

【太原】天龙山石窟
据本地人讲,佛首为日本人说盗。我莞尔。
【太原】天龙山石窟
一尊尊精美的佛像,历经百年,却落得如此下场。
【太原】天龙山石窟
从这残存,还可以遥想当年。
【太原】天龙山石窟
立体式的佛窟。
【太原】天龙山石窟
这一洞深藏,矮小的门。是否寓意本不想被世俗打扰?
【太原】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可以近距离接触,不比三大石窟。
【太原】天龙山石窟
一排佛像罗列整齐,齐看这人间沧桑。
【太原】天龙山石窟
山下要往满山阁。 

    在天龙山脚下,又有一方寺庙——圣寿寺。

    圣寿寺古称天龙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重修,清代更名圣寿寺。

历史上的太远处于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界处,北齐便是鲜卑人建立起来的。北齐虽是乱世,但统治者文宣帝却笃信佛教。时至今日,北齐寺庙遗迹甚多,圣寿寺也是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

    一进圣寿寺,便觉奇妙。这里的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两侧有金刚力士像,内门又供奉四大天王像。

    穿过天王殿,是药师殿,供奉东方三圣,两侧又有十二药圣大将。过药师殿就是圣寿寺的主建——大雄宝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像。

    今日所见的圣寿寺大雄宝殿并非原建筑,而是从太原市晋祠镇北大寺村崇福寺大雄殿迁移而来。这座大殿始建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唐大历二年(767年)重修,元代重建后废,明洪武十年(1377年)再建。迁至圣寿寺的大殿正式明洪武十年的建筑。

    圣寿寺门前有迎客松一株,主干呈螺旋状盘旋而上,枝桠在离地面2—3米,整体呈辐射状,形如华盖,状似蟠龙,故得名。此外,寺东侧约10华里出,有一大型覆钵砖塔——观音塔,建于清乾隆年间,高20余米,石雕基座上花瓶型覆钵塔身,其上是十三天相轮,顶部木制华盖,上覆琉璃刹。塔身南侧开门,内有塔室。

【太原】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圣寿寺。
【太原】天龙山石窟
不多的游人。
【太原】天龙山石窟
僻静的院落。
【太原】天龙山石窟
山门两侧的天王。
【太原】天龙山石窟
著名的蟠龙松。
【太原】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地区绿化较好。那白塔,就立再绿丛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