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名宁波市民探访戚继光在台州抗倭遗迹

标签:
宁波市民探访戚继光在台州抗倭遗迹 |

桃渚古城:桃渚城,位于浙江省临海市桃渚镇城里村,东南距海仅10余公里,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明代专门为抗倭而设置的千户所所城,周长1366米,城高4.5米,现除垛口外,城墙主体及三个城门(包括瓮城)均保持完好。特别是城内街巷至今仍保持着明清风貌,城内民居绝大部分为清代建筑,尤以郎家里、郎德丰、关帝庙等最具代表性。桃渚城是浙江省保存最完好的所城,是研究明代卫所制度与沿海防御体系的重要实物资料。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椒江(旧称海门)市区东山西南麓,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原为城隍庙。戚继光屯兵海门卫,正是抗倭侵扰我东南沿海最严重时,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明政府改变沿海防务,调迁抗倭名将戚继光来到浙江就任台金严首任参将,屯兵海门卫,期间他亲自到义乌招兵,在椒江外沙进行训练,教以适应南方水田地区作战的“鸳鸯阵”阵法,并配备水师,组建了举世闻名的“戚家军”。戚继光离开海门后,当地百姓将城皇庙改为“戚公祠”,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参观椒江市的戚继光纪念馆,发现了在该馆戚家军抗倭历史陈列室前的花园东侧立放着汪精卫夫妇的石跪像,听人介绍,1981年,海门人民将这对石跪像从水井里打捞出来,移置在戚继光纪念馆内,作为抗战历史文物,供游人参观。


海门老街:明洪武二十年(1387),明朝大将汤和拆黄岩县城墙石料筑海门卫城,高二丈五尺,周围五里三十步。城有五门:东曰晏清,西曰宁远,南曰德风,大北曰临江,小北曰静波。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海门港正式立埠通商,此处街道日趋繁荣,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盛极一时。现存海门老街建筑多为清末民初所建。南北走向,石板路面。南端为吊桥头,系繁华街口;北端有杨府庙,庙北原有牌楼,上书“海门关”三个大字。北底有椒江博物馆,内陈椒江市出土文物及地方文化传承。















龚国荣
(网名:龚国荣宁波):主任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协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视野网签约摄影师。退休前任《宁波晚报》摄影记者22年,先后荣获“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全国晚报优秀新闻照片”金奖;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摄影作品金奖、浙江省和宁波新闻奖摄影作品一等奖等奖项。1999年—2006年连续八年被《人民日报》评为“华东新闻摄影十佳”
称号;2003年获“全省新闻摄影十佳”;2006年被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评选为中国地市报首届新闻摄影“百佳记者”。
2014年度获“浙报集团图片中心十佳签约摄影师”。曾出专著《镜中甬邑廿春秋----龚国荣新闻摄影作品集》、与人合作出版研究专著《南宋石雕》等书。
欢迎直接在电脑上访问我的博客,图片更大,看图更舒服。只要在百度上或新浪博客上搜索“V龚国荣宁波”,或访问http://blog.sina.com.cn/nbggr6就可以。或者扫描如上二维码。
请支持图文原创,未经授权,请勿商业使用,禁止未署名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