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8-05-16 15:22:51)
标签:

董孝子庙

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搬家”二次的董孝子庙八年后现迁新址;位于甬水桥以西、宁波南都宾馆以南地块正加紧原样复建中,和全祖望墓遥相呼应,“大致范围是在规划的新南郊公园西北偏南的位置”。据海曙区文保部门介绍,复建工程将于今年10月底完工,恢复董孝子庙。(龚国荣)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1999年,为了给萧甬铁路复线建设和宁波火车南站扩建让路,有关部门耗资150万元将董孝子庙迁建到尹江岸路旁。董孝子庙石碑上镌刻着近百个为此次迁建捐款的好心人的名字。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搬家”。
      2010年6月13日, 12年后,董孝子庙又迎来第二次“搬家”。“搬家”理由依然与铁路有关——为宁波南站区域综合开发建设和铁路南站改建工程让路,按照当时规划,董孝子庙将先迁后建,拆卸庙内的柱子、门板、窗户、砖雕、彩绘等构件寄放到乡下头一地方堆放。原定计划2年(2012年) 内完成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5月16日拍摄的,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中。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0年6月13日,第二次“搬家”拆迁前的董孝子庙。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0年6月13日,第二次“搬家”拆迁前的董孝子庙。
      海曙区文保单位董孝子庙为清代建筑。奉祀的为甬上孝子第一人董黯。据碑载:黯固鄮人,幼年丧父,长以樵薪养母,笃孝承欢,奉事惟谨,母嗜大隐溪水,董黯日为之汲供,纵雨春不辍。东邻有无赖,辱其母,董黯斩首祭母,朝廷诏释其罪,且征之为郎官,黯不就,归隐于三江交会的甬水村,其宅今鼓楼东侧之渡母巷,并自句章返葬母柩于今南站之阳,筑草堂伴灵,昏定晨省,宛如亲在,逮董黯弥留,遗命埋骨母旁,藉慰雨露之思,敕封孝子。
  董孝子庙始建于东汉延光三年(124),因董黯敕赐孝子称号,里人即其故居立祠奉祀。唐大历丁已(777),刺史崔殷修葺庙宇,亲撰碑文。宋建隆间(961-963),知州钱亿自草堂迎董母像进城中之庙。明正统二年(1437),郡守郑珞再加整治。至清嘉庆甲戌(1814)。城中市廛日盛,熙攘纷沓有碍安宁,经群议迁庙南郭草堂而新之。道光七年(1827),庀工鸠材,庙貌巍峨,甲于一方。1999年6月,因萧甬铁路复线建设和宁波火车南站扩建,而迁建于全祖望墓北的尹江岸路旁。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新建的董孝子庙座落在树林丛中,红墙黛瓦,壮观巍然。五开间连三进,竟有五扇大门,这比宁波城隍庙还气派,在甬上也极为少见。门厅正中大门上方悬挂黑底镏金匾额,上有甬上著名书法家曹厚德先生写的“董孝子庙”四个大字,门两旁石壁上壁联为:“东汉以来千古,有虞而后一人”。大门上画着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人各持一把屏扇,抱一只瓷瓶,瓶上插着牡丹和莲花。门旁置石狮一对,石狮子前檐廊柱上有毛翼虎撰、郑玉浦书的楹联:“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大道之行,克兴吾邦”。
  有关董孝子的文字记载,始见于虞预《会稽典录》中三国东吴虞翻的《孝子董公赞》,该文应该有详文字,但今只见文后八句三十二字的赞辞。尽管如此,却写出了孝子行为及当时人们对其的评价:“尽心色养,丧致其哀。单身林野,鸟兽归怀。愤亲之辱,白日报仇。海内闻名,昭然光著。”这段赞辞概括了董孝子的主要事迹:在寡母生前,孝子待母承顺颜色,供养尽心尽力;在母丧后,他深感悲哀,独身在荒山野林为母守墓,以致百鸟为其纯孝所感,号鸣翔集于墓上;为报辱亲之仇,他竟在青天白日杀人。由于汉和帝“表其异行”,“释杀罪,召拜议郎”,使孝子“海内闻名,昭然千秋”。
  到唐朝大历十二年,明州刺史崔殷在为董孝子修庙所撰碑文中概述了董孝子的事迹:
  “后汉至行董君,讳黯,字叔达,句章人也。依乎中庸,率性纯白。少孤,独立事亲,不匮饮菽,以尽其欢,柔色以温,其省高堂登寿,慈颜袖如。和以肥家,安不择地。其徙居也,庭出寒泉。其执丧也,林集祥乌。明诚必感,庸德惟懋,施及千载,横于四海,其大孝也欤。夫大道未隐,不独亲亲。逮德下衰,乃有慈孝。行以名扬,情以礼饰。季武矫而服缞,子春强而过礼,此离道以善,非天性这孝也。子云无违,参则直养,素冠有讽,和琴不成,此《礼经》之孝也。文举弃子,士游出妻,动非先意,何以观式虽曰可纪,或近沽名,此非教之孝也。夫子一与之质,道与之和,生于东溟,介居夷岛,俗远诗礼,性复著存,无贻一日之忧,终报共天之怨,负土成垄,枕干不言,卒斩东邻,祭于中野,所谓生知而上,成心以随,欲盖而彰,强名曰孝,加于古之君子数等矣。和帝闻其异行,特舍专杀之罪,召拜郎中,不起,竟以寿终。夫受命于时,惟松柏也,冬夏青青。禀灵于天,惟夫子也,能全正性。六代祖仲舒,汉太中大夫。嗣孙字春,领庐江太守。世为郡中名族,故以董孝名乡,慈溪署县。鄮江之俗,薰然遗风。皇唐大历八载,余分竹兹郡,讯古钦贤,环堵已芜,遗记将落,徘徊故邑,尚想余范,则夫子之行,可以德类于人,葺宇崇祠,昭铭垂代,岂不务矣。铭曰:白刃可蹈,仁鲜能存;黄金可炼,德无闲言。道丧于季,贤生复古。知礼近夷,变风于鲁。岂曰无衣,寒燠以宁。岂曰无鱼,泉流在庭。黄鸟哀音,下感棘心;哭无常声,洒血盈襟。江水汤汤,东注穷越。夫子德音,与之不绝。”
  该碑文显然比虞翻的《孝子董公赞》要详实得多,尽管文中穿插了作者的议论,但基本的内容还是一致的,即尽心色养;为母守孝;杀仇祭母;终成孝子。所不同的是在“尽心色养”方面更为具体,“少孤,独立事亲,不匮饮菽,以尽其欢,柔色以温,”正因为如此,“其徙居也,庭出寒泉。”为母守孝方面,“其执丧也,林集祥乌。”“负土成垄,枕干不言,”“无贻一日之忧,终报共天之怨”,“卒斩东邻”,在最后结局方面,“和帝闻其异行,特舍专杀之罪,召拜郎中,不起,竟以寿终。”除此之外,其还介绍了董孝子的身世及其影响,作者之所以写此碑的时间及原由。
  董黯,后汉时句章县石台乡人(今浙江省余姚市大隐镇),为汉江都相董仲舒六世孙,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而事母至孝。 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而事母至孝。董黯终年打柴换钱,侍奉母亲。母疾,思饮故里之水(因大隐频监姚江,古时遭咸潮入浸,其水味苦涩,不适于饮用),他竟然每次来回二十余华里到大隐溪上游永昌潭担水奉母,据传在途中绝不转换肩胛,为的是把肩前的纯净水供母饮用。然故里之水离家甚远,不能常致,董黯即在外。

       董黯家的东邻王寄,虽家道殷富但秉性顽劣,事亲不孝。有一天,董母与王母拉家常,各自谈及儿子孝与不孝之言,恰好被王寄听到。王寄嫉恨董母,待董黯离家外出时,王寄去董家辱骂殴打董母。董母由此卧病不起,不久而逝。董黯愤极,思及王母年老,便枕戈不言。几年之后,王母亦因病而卒,毕葬事,董黯乃斩王寄之首,以报母仇,祭奠母亲亡灵,然后自缚向官府自首。汉和帝闻其孝心,宽宥其擅杀之罪,并诏他为郎中,被董黯所拒绝。后受皇恩俸禄,隐居终老于大隐。
    慈母孝子的故事很快传遍了神州大地,后来人们就把大隐溪叫作慈溪,后来又用慈溪来命名县名,这就是慈溪的来由。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0年6月13日,第二次“搬家”拆迁前的董孝子庙。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0年6月13日,第二次“搬家”拆迁前的董孝子庙。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0年6月13日,第二次“搬家”拆迁前的董孝子庙。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0年6月13日,第二次“搬家”拆迁前的董孝子庙。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0年6月13日,第二次“搬家”拆迁前的董孝子庙。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0年6月13日,第二次“搬家”拆迁前的董孝子庙。
2010年6月13日, 12年后,董孝子庙又迎来第二次“搬家”。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0年6月13日,第二次“搬家”拆迁前的董孝子庙。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0年6月13日,第二次“搬家”拆迁前的董孝子庙。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0年6月13日,第二次“搬家”拆迁前的董孝子庙。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0年6月13日,第二次“搬家”拆迁前的董孝子庙。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0年6月13日,第二次“搬家”拆迁前的董孝子庙。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0年6月13日,第二次“搬家”拆迁前的董孝子庙。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2010年6月13日,第二次“搬家”拆迁前的董孝子庙。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八年后,第二次“搬家”的董孝子庙现迁新址原样复建
龚国荣  (网名:龚国荣宁波):主任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协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视野网签约摄影师。退休前任《宁波晚报》摄影记者20多年,曾出专著《镜中甬邑廿春秋----龚国荣新闻摄影作品集》、与人合作出版研究专著《南宋石雕》等书。
欢迎直接在电脑上访问我的博客,图片更大,看图更舒服。只要在百度上或新浪博客上搜索“V龚国荣宁波”,或访问http://blog.sina.com.cn/nbggr6就可以。或者扫描如上二维码。
请支持图文原创,未经授权,请勿商业使用,禁止未署名复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