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2015-06-26 07:29:04)
标签:

娱乐

梅山

盐场

老人们

故地

    57年前,他们风华正茂,在这里挥洒青春;57年后,他们已两鬓如霜,在这里看巨变……6月25日,60多名平均年龄75岁;曾经在梅山岛挖泥筑塘、建滩晒盐的开拓者重返故地,参观昔日盐场,如今的梅山保税港区、投资1.4亿元的梅山学校、梅山盐场筹备处旧址“青年大楼”等地。 (龚国荣)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站在当年曾经奋战过的盐场,如今的梅山保税港区,老人们感慨万千。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老人们重访故地梅山盐场筹备处旧址“青年大楼”。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老人们在梅山盐场筹备处旧址“青年大楼”前,亮相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 “愿梅山之花开遍全国各地”锦旗。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今年84岁,当年梅山盐场青年大队的负责人方平说,“当年的今天是‘关塘门’日子,1958年3月开始建的梅山盐场, 1959年6月25日围海塘建成。”“所以选了这个日子,青年大队队员大聚会来到故地重访。”
    1958年,当时的宁波市委决定在梅山岛筑一条长5公里的海塘,围垦土地5000亩,用来建一个盐场。当时,有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踊跃报名,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岛,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仅用了72天时间就完成了原定为3年的筑塘任务。当年,他们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 “愿梅山之花开遍全国各地”的锦旗。
   老人们在当地梅山保税港区干部引领下,走访了当年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他们感慨万千:当年,他们住的是破庙、祠堂和老乡的房子,睡的是铺了草的泥地,吃的是番薯干饭。由于必须候潮施工,加上没有施工机械,他们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在泥涂中一站就是6个小时。那时,他们曾想像着今后的梅山岛可以停靠万吨轮,可以成为一座化工城。没想到,现在的开发进度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想,建成了如今的现代化梅山保税港区。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梅山盐场筹备处旧址“青年大楼”。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苏联样式建筑上的一个时代的烙印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老人们参观投资1.4亿元梅山学校。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老人们参观投资1.4亿元梅山学校。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投资1.4亿元梅山学校。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搬入梅山学校里的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沈郎桥。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搬入梅山学校里的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沈郎桥。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搬入梅山学校里的古桥。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梅山盐场同甘共苦“夫妻档”。60多名宁波梅山盐场开拓者重访故地
梅山盐场同甘共苦“夫妻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