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掏着阿拉老古,搓着圆子,切着番薯、大头菜...... 昨天下午,在宁波市社会福利中心餐厅,厨师在一帮老人帮忙下准备着冬至日200多位休养老人的“冬至早餐”。

今天1时11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困困冬至夜 起早吃汤果”。早晨6点多,宁波市社会福利中心把刚烹制好热气腾腾的番薯年糕汤果与老人们分享。
据老人讲,宁波人吃汤圆的风俗,旧时各家以芦穄粉搓圆子,叫芦穄汤果。后渐改为糯米粉圆子,加番薯粒、年糕片,叫番薯年糕汤果。先供灶神,再全家吃。俗称“冬至小年夜”,俚语“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 (龚国荣)



大锅里烤着大头菜



掏着阿拉老古,搓着圆子,切着番薯、大头菜......昨天下午,在宁波市社会福利中心餐厅,厨师在一帮老人帮忙下准备着冬至日200多位休养老人的“冬至早餐”。

宁波《起九歌》
冬至是九九寒冬的开始,旧时人们从冬至日开始,数九消寒,盼望春回大地。“三九严寒”指的就是从冬至算起的27天,宁波民间流传着多种版本的《起九歌》。
版本一:“一九二九,泻水勿流;三九四九,冻开捣臼。捣臼,(石质舂米的臼。);五九四十五,树头叫鹁鸪;六九五十四,笆头出嫩刺;七九六十三,破衣两头掼;八九七十二,黄狗睏阴地;九九八十一,飞爬一齐出。”
版本二:“一九二九,灶跟幽幽(躲藏);三九四九,绞碎捣臼;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枯桠发嫩刺;七九六十三,棉衣两头掼;八九七十二,黄狗睏阴地;九九八十一,飞爬一齐出。”
这首宁波民谣形象地概括了宁波从冬到春的气温变化,还巧妙地结合乘法口诀,读来琅琅上口。
“冬至前头七日霜,明年有米没砻糠。”“冬至响雷,米谷要贵。”“冬至牛睏塘,稻谷呒处藏”谓冬至牛在塘,明年稻谷丰收。“睏睏冬至夜,歇歇夏至日”冬至夜间最长,最适宜睡觉。夏至白天最长,最适宜休息。冬至日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日白天渐长,黑夜渐短,故有不少人家这天晚睡得很早,叫做“要睏冬至夜,要吃三十夜”。“冬至日短,夏至日上长”;“过了冬至节,一天长一节”表示天日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