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保国寺大殿建成“千年纪念碑”揭幕

标签:
宁波国荣经幢市民柱础 |
爱菊艺术学校、浙江万里学院、市老年大学的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在仪式上吟诵了“千年纪念碑”碑文。
领导、嘉宾和宁波市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代表共同为“千年纪念碑”揭幕。唐宋古文体铭文由九十七岁高龄的“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撰写完成,甬籍著名书法家高式熊老先生书丹后勒石刻碑。保国寺又多了一项永久性人文景观。
“四明保国寺大殿千年纪念碑”碑文:
四明有山,名曰灵山,初有骠骑将军庙,故又名骠骑山。山上有峰,名曰象峰,其间有寺,后汉时名曰灵山寺,则释教或已入浙东矣,然终不可考。
保国寺北宋大殿正立面
保国寺北宋大殿斗八藻井
保国寺北宋大殿前槽天花板上,还巧妙地安排了三个与整体结构有机衔接的镂空藻井,用天花板和藻井遮住了大殿的梁架,下面不容易看到,故被称为“无梁殿”。无梁殿除建筑风格独特外,还有虫不蛀,鸟不入,蜘蛛不结网,灰尘不上梁之奇。
唐(经幢)吟诵了“千年纪念碑”碑文。
爱菊艺术学校、浙江万里学院、市老年大学的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在仪式上吟诵了“千年纪念碑”碑文。
领导、嘉宾和宁波市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代表共同为“千年纪念碑”揭幕。
保国寺北宋大殿前的净土池.池上方镌刻“一碧涵空”字样。
市民参观保国寺北宋大殿
市民参观保国寺北宋大殿
保国寺北宋大殿三个与整体结构有机衔接的镂空藻井
市民参观保国寺北宋大殿
大殿佛台须弥座束腰部背面有《造石佛座记》石刻一块,内有制作于“崇宁元年(1102)”等字。石刻拟是重修佛台或装饰佛像时嵌入的,证明大殿在此前就存在了。上记载“.....龔小五娘......等人同施净财製造”字样。
宋代莲花瓣状覆盆柱础
《风雨千年保国寺》十米书、画、印卷局部
爱菊艺术学校、浙江万里学院、市老年大学的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在仪式上吟诵了“千年纪念碑”碑文。
天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