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2012-11-07 08:38:43)
标签:

高台

高崖

土陶

喀什

民居

    不到喀什等于没到新疆,不到高台等于没到喀什。10月7日下午,我们从喀什牛羊大巴扎回来,略作休息,傍晚18点半去了维吾尔人的古老家园,喀什的 “高台民居”。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夜幕下的游喀什高台民居

    高台民居坐落在喀什噶尔老城东南的黄土高崖上,维吾尔名: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依山傍水而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留下足迹。100多年前,维吾尔土陶艺人发现崖上有合适做陶器的泥土,便开设土陶作坊,高崖土陶因此而得名。经过千年历史发展,高崖上形成了以维吾尔为主的民居群落,目前居住着640多户人家,许多居民院落经过六七代人流传至今,并保留着多处已有四五百年的住房,百年老宅处处可见。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走在小巷中,土墙古朴斑驳,时光仿佛倒流。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公元九世纪中期喀什拉汗王朝时,就把王宫建在这个高崖的北面,高崖的南面与北面原来都是连在一起的,分南北两端。住在高台民居的94岁高龄土陶艺人买买提阿西木讲述,高崖分成现在两个互不相连的南崖和北崖的来历。据说在数百年前一次从帕米尔高原突如其来的大山洪把高崖地带冲出一个大缺口,从此南北割断,分成各自独立的两个高坡,现在高台民居就建在南坡上。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高台民居错落有致,远望如城堡,走进如迷宫。小巷纵横交错,有很多百余年的老宅,家家相连,每家有独立院子。随着人口增多,大院子变成了小天井,平房成了楼房。有的还将楼跨过小巷,搭建到对面,形成高台特有的过街楼,邻里和睦共处,一处就是几代人。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走在小巷中,土墙古朴斑驳,时光仿佛倒流。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夕阳下的高台民居。充分利用地形,顺坡就势,错落有致。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夕阳下的高台民居。充分利用地形,顺坡就势,错落有致。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夕阳下的高台民居。充分利用地形,顺坡就势,错落有致。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100多年前,维吾尔土陶艺人发现崖上有合适做陶器的泥土,便开设土陶作坊,高崖土陶因此而得名。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100多年前,维吾尔土陶艺人发现崖上有合适做陶器的泥土,便开设土陶作坊,高崖土陶因此而得名。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夕阳下的高台民居。充分利用地形,顺坡就势,错落有致。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夕阳下的高台民居。充分利用地形,顺坡就势,错落有致。
游喀什高台民居----金秋南疆行之五(中)
夕阳下的高台民居。充分利用地形,顺坡就势,错落有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