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胜白云桥仙圣庙古戏台

(2012-04-29 07:37:59)
标签:

白云桥

古戏台

仙圣庙

四明山志

藻井

杂谈

   4月26日中午,从余姚鹿亭乡石潭村龚家寻根问祖归程路上,途经中村村踏勘了白云桥、仙圣庙古戏台。
   鹿亭,明末清初•黄宗羲《四明山志》中说,梁代隐者孔佑在这里救了一头中箭的鹿,建亭护养之,这个村名为“鹿亭”,至今已有近1500年历史。

探胜白云桥仙圣庙古戏台

探胜白云桥仙圣庙古戏台
    白云桥,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后屡有毁建,现桥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所建。登临白云桥,犹如上天梯,桥全长25.3米,原共有石阶96级,南边有48级,北边现尚存30级,18级已在修筑公路时填没了。满月形的桥孔直径12.65米,桥面下宽上窄,桥顶的宽度仅3.3米。
    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咏它的诗篇。如宋代明州文士楼钥的诗句“客路随云流水远,征舆坐与白云高。野溪清浅渡危桥,径策枯藤上紫霄。”明代诗人王锡衮有诗赞道:“飞梯何经借鳌背,金绳直嵌山之侧。横空贯索插云溪,补天镶地真奇绝”。桥孔两侧边墙上均有楹联,西联是:“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澜。”东联是:“白水跨虹腰,路通南北;云村留月影,界画鄞余。”从桥联可以看出,白云桥可是造福于大溪两岸村民的写照。据中村老人说,这桥可是龚氏祖先造的风水桥。民间工匠巧妙地利用当地地质地貌,因地制宜建造溪桥的聪明才智,使这座已历百余年沧桑的白云桥巍峨依旧,也使我们这一代人为此而倾慕不已!探胜白云桥仙圣庙古戏台


探胜白云桥仙圣庙古戏台
“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
探胜白云桥仙圣庙古戏台
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澜。

探胜白云桥仙圣庙古戏台
    仙圣庙古戏台在白云桥西北不足50米处,是个庙宇古戏台。它始建于南宋,几经毁建,现存之戏台为清康熙八年(1669) 重建。是宁波地区现存戏台中年代最早、技艺最精致的一座古戏台。仙圣庙古戏台是仙圣庙建筑的一部分,庙座东北,前后两进,五开间,两侧各有厢房三间,可凭栏观戏,中间为天井,腾空而起的古戏台与前间衔接,古戏台建筑结构繁复,装饰考究,设计造型别具一格,四根石柱支撑的戏台为歇山顶,飞檐翘角。戏台面宽4.67米,呈正方形,高6米,戏台顶部为斗横和翘昴,层层盘旋而上,内收成藻井,中心置一大铜镜,藻井四周雕有八个龙头和花篮,梁枋上龙凤花卉装饰。戏台上无论抒情高歌或深沉低吟,穹顶铜境和藻井四壁则能形成共鸣,出现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该戏台现为市级文保单位。
探胜白云桥仙圣庙古戏台


探胜白云桥仙圣庙古戏台
    戏台顶部为斗横和翘昴,层层盘旋而上,内收成藻井,中心置一大铜镜,藻井四周雕有八个龙头和花篮,梁枋上龙凤花卉装饰。
探胜白云桥仙圣庙古戏台


探胜白云桥仙圣庙古戏台
    与这座又高又窄的白云桥相配套的,是南边与拱桥连接的20个蹬步石,这种山溪上特有的水上蹬步,不铺桥板,洪水可从石步磴间漫流而过,行人也可踏石渡水。它的原理相当于现代建造水库堤坝的溢洪道,起到溢泄洪水,保护桥身,增加桥身长度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