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求知欲望强,却缺乏耐心,该怎样对待?

(2011-04-12 08:49:35)
标签:

育儿

分类: 程跃问答
程博士,您好!
我的孩子干任何一件事情没有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做什么事情都半途而废,即使我们家长去强迫他,他也会去做,但总是收不到较好的效果,无论是他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的事情都是如此。

答:耐心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得从培养他的成功体验和避免他更多的挫折体验开始,就是一个人做成功一件事,他会增加一种信心,一旦挫折比较多,假如这个孩子年龄过小,家长就提要求,可能会导致他失败的机会超过成功的体验,有以下几个因素导致孩子容易缺乏耐心:

第一、生理因素

注意力是与神经及心理息息相关的复杂能力,其发展多与脑部有关。若孩子的中枢神经活化调节能力受损,意即前额叶区皮质功能不全,就会使其活化不足,当大人在和孩子讲话时,孩子便无法专心,听不进去大人的话。此外,脑中的海马结构出问题,也会让中枢神经抑制性的控制功能不足,使冲动控制能力较差。

第二、心理因素

1)自我调节能力受限

当孩子被要求暂时延缓满足需求,易产生对奖赏的敏感性减弱。如果是这类型的心理因素,短时间内的增强、语言上的赞美,和更多、更直接、更频繁与快速的回应需求是很重要的。当孩子的需求被满足后,便能较适当地掌控自己的行为。

2)不良的执行能力

孩子缺乏内化的自我教导,缺乏对观察的行为进行分析,情绪、动机与积极程度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即拥有不良的执行能力。由于孩子缺乏产生内在动机、驱力或决心的能力,常使他们看似缺乏意志力或自律,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立即的酬赏、没有吸引力的事件,他们是无法持续把事情做下去的。

第三、环境因素

孩子缺乏合宜的社会互动模式时,容易因为做不好而遭受辱骂或嫌弃,这时他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么糟,反而会增强孩子的负向行为。而家庭的教养方式亦会左右孩子,耐性与霸性、坚持度相关,家长从小的教养态度若过于溺爱,易使孩子成为小霸王,无法接受需求被延迟,因此比较没耐性。

学龄前期孩子有无耐性,与家庭教养态度相关,尤其2岁半到3岁左右的孩子,心理发展阶段处于自我中心期,这时孩子会常要求或想拥有东西,如果家长是采取完全顺从的态度,立即满足孩子的需求,将来孩子进入团体活动中,会误以为可以照这样的模式要求他人,这也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第四、事件因素

事件不同,孩子兴起的兴趣程度与处事动力亦不同,所以家长可以针对孩子较有兴趣或喜欢的事物作切入,去培养其耐性,效果会较显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