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程跃问答 |
程博士,您好!
我家宝宝2岁5个月了,男孩,他说话特别早,在不到5个月就会叫妈妈了,当时的情景我记得好清楚,他急得要吃奶,然后就一连叫“妈妈妈妈妈”,总共5个妈,从此开始宝宝就会叫妈妈了,1岁左右简单的话都会说了。我比较关注早教,现在的早教社会上好多种观点,有的认为孩子应该早点学知识,有的认为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有的认为要到敏感期,我们这些做家长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在家里给孩子的自由度是比较大的,一般他想玩什么,不危险的都给他玩,所以宝宝一般看到他感兴趣的东西就非玩不可,不感兴趣的就想离开。宝宝最喜欢电器,手机、电话、吸尘器、冰箱、剃须刀、遥控器,空调、电梯、门铃、计算器等等,只要是电器类的他就扑上去,而且他的破坏力很强,给了他就不停拆装,直到把他搞坏,所有玩具都不喜欢。有些很贵重的东西他也要摄像机、照相机什么的,不给他就痛苦的大叫,我们不知道爱和自由的界限怎样把握。还有不知宝宝的专注力会不会不太好,上亲子园的时候他坐的时间很短,别的小孩都能坐在那里听老师讲,他感兴趣的听、不感兴趣的就说要出去,这种情况正常吗?
家长,你好!
其实孩子发展的各种各样的现象,从自然发展角度来讲,都属于正常状态,他喜欢和不喜欢。但是如果从希望科学育儿的角度看,可能都不是最理想的状态。
“在言语方面,五个月到八个月之间,发双辅音,实际上是大多数孩子都可以做的事,“爸爸”、“妈妈”、“打打”、“拿拿”这样的声音都可以发的,一岁左右说话,我不知道说什么话?是三个字的句子,还是五个字的句子。但是只要一岁开始说三个字的句子,说话算是比较正常,或者略早一点点。
家长认为他给了孩子很大的自由度,这个东西其实是一个丰富的环境,让孩子在丰富环境里探索,这原本是鼓励探索的,但是孩子因为他的无意注意能力很强,他对新颖刺激表示出好奇,而这种好奇家长不能理解成兴趣,仅仅是一种对新鲜的新颖的刺激表现出来的一种吸引力,那么如果真的要想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还是要从一些有持续性发展的学习领域里面来做,而不是摸一个,扔一个这样的方式来做。
像孩子现在表现出来的特征,其实是所有孩子的共同特征,他们对于那种可以通过操作产生变化的电子性的玩具产生出高度的兴趣,这一点是一个共同特征,但是家长一定要意识到,如果只是放纵他们玩这些东西,孩子在未来可能对于偏视觉的兴趣,符号类的兴趣会下降,同时应该多一些对于数字的,符号的,绘画的,音乐的以符号特征为主导的刺激,让他们能够均衡的受到影响。
有的时候,当他对于一些东西的兴趣,或者需求达到一个状态,成人不给的时候,孩子表现出反抗、拒绝,和成人冲突的现象也是常见的,但是家长要想清楚,为什么不给,一旦想清楚了,今天这么做了,还是要坚持,无论他叫还是不叫,不能在说完不给以后,因为他大叫大闹就给他,现在孩子才2岁5个月,如果这样随着年龄增长,他的任性就会发展起来。其实有时候这个度是非常难把握的,给予什么样的要求,或者给予什么样的让步,这个度是非常难把握的,但是最终的判断是你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发展是不是有好处,如果影响到孩子的理想发展将来只会带来行为问题,一定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