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程跃博士金色摇篮宝宝教育打人育儿 |
分类: 程跃问答 |
程老师,您好。我家宝宝3岁了,一高兴就开始打人了。拉着手一高兴就掐一下,喜欢揪人耳朵,怎么说都没用,特别是这个揪人耳朵,很烦人。还抢玩具,别的小朋友不玩他不玩,一玩准抢,我觉得这不是保护意识这么简单吧,怎么办呢?
家长您好!
今天的孩子常常在三岁前就出现很多不良行为,如打人、咬人、掐人、踢人、骂人,摔东西、搞破坏,让家长感到难以对付。
然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通常只能说“是成人教的”,准确说是成人“强化”形成的。
它的形成往往经过两个阶段的发展。
最初,成人将自己的宝宝视为宠物,在完全保护、完全听任的状态下,将孩子当成小皇帝般的供着,说一不二,要什么是什么。遇到孩子与家长对一件事有不同的态度时,只要孩子一闹便退让、妥协,只要哄得孩子高兴就行。
家长一般认为,孩子还小,不跟他一般见识,也不用太认真了,等他长大点再管、再认真不迟。而这一过程恰恰培养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些不良品质,亲子关系也成了“将军与奴隶”的关系。
然而,当一些不良行为出现时,如打人、骂人、摔东西等。还是让父母们觉得有必要管管。于是又端起父母的架子,要和孩子说说理。
但恰恰是这样一种说理让孩子感到了这种行为的力量,可以引起家长的关注。结果不仅没有改变行为,还及时地给这种行为进行了强化,促进这种行为更高频率的出现。
家长或许会说,书上不是总是在讲,孩子犯错时,一定要耐心地讲道理吗?这话不错,但讲理也有适用性的前提和基础。
我常常告诫家长:“千万别跟孩子讲道理”,说这话不是没有理由的华众取宠。讲道理的基础,就是懂道理。如果孩子小到认知水平很低,连懂道理都困难时,讲道理就只能是告诉孩子,你感受到了他的行为存在,从而唤起了孩子的重视,进而强化了这种行为。
我遇到过一个特别喜欢咬人的孩子,每次一咬人,家长就和孩子讲理,说“宝宝,怎么又咬别人呀,妈妈不是说过吗,咬人不好,咬人会疼的,以后千万别咬人了好吗?!”但这样的讲理一点作用没起,反到是咬人的行为更加严重起来。
实际上,孩子通过你的讲理,体会到的是你的关注,你的无奈,和他的得意。
因此,我一直告诉家长,处理三岁前孩子的行为问题,尽量少说,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对这样年龄的孩子而言,这不是放纵,而是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弱化这种行为,让它的出现没人贺彩。
当一种不良行为没有人重视时,就没有发展的可能和必要。如果真要纠正,一定是“语言转移、行为制止”。
所谓“语言转移、行为制止”是指当发现孩子的行为问题时,用语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动作去制止孩子正在发现的行为。语言绝对不要指向行为问题本身。
亲爱的博友,您是0-6岁孩子的家长吗?您在育儿中有什么经验和困惑吗?经验愿与您分享;如果有困惑可给我留言,愿所有的宝宝都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可以登录七彩摇篮网,解决早教中的各种问题http://www.7caiyaolan.com/
程跃 医学学士、发展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著名儿童发展专家。北京金色摇篮潜能教育机构董事长、总裁,金色摇篮潜能开发婴幼园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儿童心理学博士创办婴幼园的“第一人”,“中国学历最高的孩子王”。目前金色摇篮旗下在全国已拥有近百所高端连锁婴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