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年闰日谈医学:科学证据,适度调整才能逼近真相

标签:
痘痘健康抗痘敏感肌时尚 |
分类: 广告/新闻阅读 |

闰年闰日谈医学:科学证据,适度调整才能逼近真相
(感谢新头壳新闻引用 https://newtalk.tw/citizen/view/62116)
从闰年谈…科学始终源自生活
过几天就是2月29日,今年是闰年,29日是闰日。闰年闰日的制度标志着人类科学对人类生活改善的重大成就。
农耕社会对节气的仰赖很重:何时播种,何时插秧、何时大雨…攸关着人们的食衣住行安全。一年的四季有大概规律,人们则依靠日晷纪录太阳日影变化往复作为季节判断。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日移,人们发现自然季节与人为纪年出现明显误差:天文春分逐渐提前,甚至提前几十天,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西泽(Julius Caesar)进行历法改革,将一年的长度定为365天,并且每四年增加一个闰日。这使得人为纪年与天文的回归纪年初步保持同步。1582年,教宗葛利果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进一步更改新历法,作为对西泽历法的修改和替代。更改后平均行事历年长365.2425天,更接近地球绕太阳公转的365.2422天,成为现代习惯使用的阳历。
从敏感肌谈…医学演进的怪异恶相
30年前青春痘是常见的皮肤问题,敏感肌则不常见。30年后,青春痘依旧常见,敏感肌却变得「不合理地过度普遍」。上海皮肤病医院2022年发表了一篇报告,其中55~59%受访者自觉皮肤「非常敏感」或「很敏感」;夸张的是,竟然超过88%的受访者「觉得自己是敏感肌」。另一方面,韩国建国大学2017年研究显示,自觉敏感肌的患者往往伴随脸红、青春痘、异位性皮肤炎甚至酒糟与脂漏性皮肤炎;他们罹患这些疾病的机率是非敏感组的2倍到3倍以上。
请想象一下;在路上随便抓10个人,「其中9位脸部不太舒服、3位有青春痘或脂漏性皮肤炎」...为什么?
如果你熟悉米糠油、镉污染…这些过去的医学史,就知道凡是快速上升的病态变化一定跟外界因素密切相关。那么,敏感肌的盛行,究竟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有些人怪罪于空气污染;这是一个可能。但是考虑肺部换气率远远大于脸部;如果空气污染是脸部敏感肌的主病因,肺部疾病应该更多…「10个就有10个肺病」不是事实,对吧。所以空气污染不可能是主因。
科学的核心意义:科学始终源自生活
科学学习的核心意义,就是让人类贴近自然的真相。在敏感肌愈发盛行却难以理解的今日,医学界需要更扎实的依赖科学证据,更证据地指导预防与治疗的行动。这就是实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时代背景。
以敏感肌为例,之前医学界以乳酸溶液作为皮肤敏感的评估;这样做确实能够掌握伤害程度,却没有办法指明治疗方向。经过20年的实践操作,我们发现以「显微照相,追踪比对」作为治疗证据与指引,确实是敏感肌自愈过程的最佳策略。
将皮肤显微纹路放大,观察纹路的改善或恶化可以帮助医师与患者看得更细微,知道操作的趋势是否正确。将影像照相储存起来,如同心脏科心电图、肠胃内科胃镜检查,让医师与患者更直观、实证地沟通,知道治疗的速度是否适度。持续地追踪比对反复确保疾病治疗的趋势正确,甚至清晰掌控自愈的速度适当。
结论:
2024年2月29日闰年闰日的这一天,我们感谢先贤的科学贡献;从闰日对农业的帮助,我们记住了科学学习的核心意义:科学始终源自生活。面对敏感肌这样模糊的皮肤问题时,就应该坚持「证据是行动的依据」;以科学证据适度调整保养方式,持续追踪、修正能逼近真相;最终让皮肤恢复天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