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敏感肌與酒糟肌的肌戒毒皮膚重建
敏感肌與酒糟肌的肌戒
毒皮膚重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790
  • 关注人气:3,9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护肤品错误只伤害您的荷包?错!它还会导致癌症!污染地球!

(2016-03-14 16:52:57)
标签:

敏感

酒糟

广告不实

罚款

达人

分类: 肌肤监测

前言:

    一天到晚写文章,一天到晚提醒各位:护肤品错误不仅造成敏感肌,还可能导致癌症!

    言者谆谆,希望听者别藐藐……

    我不是挑战政府认证。只是各位必须理解,首先政府得到的信息必然是旧的(即便是善意的);历史告诉我们,像药品这么纯粹而单一的物质都可能出现无法预期的下架(就是说,包括政府与厂商都不知道,这个药品竟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保养护肤品一口气混合了几十种成分,而且擦脸、擦脖子一直擦到胸口、手臂,没事还搞成面膜加强吸收;从十四岁擦到六十岁。这种「难以理解的多成分强制渗入」、「大量、大面积的强制渗入」、「长时间、广人群的强制渗入」,各位难道不需要非常谨慎?

    这次的文章很多,我就不一一引入完整内容了。给各位的超级链接还有图片,还请各位自己查找。简单地说:为了达成卖出的目的,达人跟广告商什么话都敢说;至于对地球的污染,对人体癌症的风险,只有靠各位自己为自己把关。

    「肌肤监测」遵从的是「持续监测、反复对照;不信人言,只看证据」这样的科学原则。如果您使用的护肤品,您长期使用的护肤品,您大量长期使用的护肤品都不会伤害皮肤,这样……也许您可以更安心地看待「渗入后会不会伤害体内器官,引发癌症」这个问题。

    如果它真的伤害了皮肤,连皮肤的最基本构造都毁坏殆尽……这时您相信证据,还是相信广告?

研究证实:少接触保养品化学成分,减少内分泌系统伤害=广告/新闻阅读

化学性防晒成分有致癌风险

人乳样品中发现保养品防晒成分

肌肤监测细细讲(一)谈防癌!(纯影音档)

「拉皮圣品」眼袋掰掰,韩保养品广告不实TVBS陈致宇,许峰瑜,谷庭/台北报导2016/03/09/12:19

    新北市卫生局公布违规广告,发现一款韩国品牌宣称可以抚平皱纹是「拉皮圣品」,卫生局认定是广告不实,这次总共查获700多件,广告过于夸大的产品以抗皱、美白、生发类广告为最大宗,共开罚1300多万……广告中、主持人再三强调,这款韩国保养品擦了眼袋掰掰,效果看起来很神奇还说是拉皮圣品,不过现在新北市卫生局认定根本是广告不实。新北市卫生局食药科长刘君豪:「使用后眼袋马上就不见了,这个夸大的一个状况……韩国品牌的乳霜,号称里头有胜肽成分可以有效拉皮紧致,还说是皱纹的电熨斗,皮肤科医生却说……「无法到达我们的这么深层的肌肉层,然后造成那个除皱的效果。」这次新北市卫生局总共查获724件违规广告开罚438件共罚1379万元,其中夸大的广告以抗痕除皱是第一名,二、三名分别是美白跟生发……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60314%20(1).JPG

国内研究发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将损伤DNA:原创2016-03-12医美圈YMQ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及药物中,FDAWHO等均认可二氧化硅是一种安全的添加剂,批准其普遍使用。而因其能够防止各种粉剂粘合在一起,MSNs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极其广泛与流行。近期,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团队发现MSNs具有基因毒性,能够引起DNA损伤,该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杂志上……发现球状和杆状的MSNs均具有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且杆状MSNs毒性更强。另外,该研究还发现,MSNs能够诱导氧化性损伤,并导致大量有丝分裂染色体异常……这并非首次证实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物的纳米粒子具有基因毒性及潜在增加多种癌症风险的研究,故在应用纳米粒子时需谨慎!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60314%20(2).jpg

塑料微粒毒害生态,欧巴马签署立法禁用柔珠洗面奶:Sid Weng 2016/01/01/22:30:00

    你为什么需要知道这则新闻:学界已知柔珠会吸收污染物,且经常被鱼类和野生动物误食,最后这些有毒物质藉由食物链,又回到了人类的身上

柔珠洗面奶可洗净毛细孔,让部分爱美人士趋之若鹜。但因市售产品有的会添加塑料柔珠,不会溶解,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美国总统欧巴马(Barack Obama29日签署在参众两院获无异议通过的《无柔珠水域法》(Microbead-Free Waters Act),201771起不得再生产含有塑料柔珠的洗面奶、牙膏和洗发精,201871起全面禁止销售,以保护美国水域。环资报导,柔珠是小于5毫米的塑料粒子,最常见的成分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和聚丙烯。一管磨砂洗面奶可能含有超过35万颗柔珠,每年进入美国下水道系统的柔珠高达2.9兆颗。美国人一年要用掉57万吨的柔珠产品,等同8兆的柔珠流入了大海……柔珠一旦进入环境,表面便开始附着杀虫剂阻燃剂等有毒物质,经过摄食进入鱼的组织。一份近期的研究发现,加州市场贩卖的鱼中,有四分之一摄食过塑料柔珠,最后这些有毒物质藉由食物链,又回到了人类的身上……台湾环保团体近年也多次呼吁禁用塑料微粒,看守台湾协会从今年8月起首度大规模调查市售产品含塑料微粒情况,目前已在市售308款洗面奶及沐浴乳中发现108款产品含塑料微粒,如娇生、无印良品、资生堂、屈臣氏及莱雅集团等产品都有上榜……数百年无法分解,加上其极易吸附重金属特性,一旦被浮游生物和鱼类吞入,进入食物链,最后端上餐桌被人类吃下肚,也把重金属吞下肚。林口长庚临床毒物科实验室博士林中英说,有毒PE材质若附着在藻类等生物体,也会生出毒素,人体吃到会伤肝……台湾是否将跟进禁售?行政院环保署废弃物管理处官员31日表示「还在评估」,议题触及层面广,目前还在搜集国外相关禁用法规……最快2018年底禁用,但会给业者缓冲期。

核心精神声明:

我不反对使用保养品!我唯一的关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对「盲目地使用保养品」、「盲目地执行医学美容」

    根据科学逻辑,要确定保养品或治疗的安全,应该在使用前、使用后都做纪录;而且必须长期监测,反复比对。

    使用前后比对,是为了证明短期安全。使用前与长期后比对,是为了证明长期安全。这就是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为什么护肤品「长期使用有危险」?=谈「实验室数据」与「长期追踪PMS资料」的核心价值。

如果呆呆地相信单次监测的「证据」,就会出现「使用类固醇的褪红效果很好,应该长期使用」这么愚蠢的事!

    保养品与医美治疗长期使用、大量使用,对身体健康影响深远。只有真正长期监测,才能确保长期剂量安全,真正保护皮肤与身体的健康!(「皮肤测试」、「皮肤检测」与「皮肤监测」有什么不同?=专业医疗论坛问题回答

    如果您初次看到这个blog,发现「看不懂文章内容」。这是因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顺序不一。拜托您买本循序渐进的科普书籍(肌戒毒:14天不洗脸的真正医学美容);也可以先看「肌戒毒」整体概念:电视专访,然后听听录音档。理解真正真理之后您就会发现:

    因为医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疮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错误保养品、雷射/激光疗程产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伤害出现的反黑、发炎、脱皮、粉刺与红肿、刺痒……一定有改善!

正确实施并遵守肌肤监测的指导,就是您保护自己最重要的科学证据!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获得真正的医学美容与保养品讯息?

    网络会员注册请按这理

    Google Feedburner RSS注册请按这里

极致,只做对的事!为了帮助更多患者,极致希望获得高手们的分享。如果您对某种治疗的医学证据非常有把握,还请告诉我们。极致会谨慎地评估,并协助建立相关肌肤监测原则。

至于买书……

    博客来网站买书按这里(海外也可以)

    大陆当当网按这里

    大陆淘宝网站按这里

    香港CP1897网络商城按这里

    新浪健康;好书推荐

补充阅读:

    敏感肌与酒糟肌的「绝对改善」疗法!=北京风尚志邀稿

    「酒糟与敏感肌肤,绝对保证改善!」的逻辑

    「肌戒毒」整体概念:电视专访大陆请按这里

    酒糟?玫瑰痤疮?敏感?绝对改善,可望痊愈!=微博答客问2011073001

    !必看!肌肤监测,唯一的「医学」美容!=新书的导读文!必看!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脸的真正医学美容」台湾广播公司录音档

    敏感/酒糟肌肤的自我疗护——谈「十四天不洗脸」的自然医学学理猜想

    科学地谈「正确洗脸」=武汉大学「中外女性健康;美妆学院派」邀稿

    敏感性肌肤的产品使用问题=又干、又油、又粉刺、又脓痘、又敏感、又发炎

    「乳液=++接口活性剂」的再一次解释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line-QR.jpg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40716(1).jpg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50610%20(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