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敏感与酒糟专用保养品?靠保养品「排毒」?

(2013-12-03 18:15:01)
标签:

护肤品

排毒

皮炎

化妆品

敏感

健康

分类: 肌肤监测

张丽卿老师写了篇【我的肌肤正在排毒吗?】张老师跟我「算是」好朋友(<=在酒糟与敏感肌的世界里,「我自己觉得她是战友;但是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也这样觉得」的那种「算是」),因此她的文章我常常引用。然后……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31203.JPG

(图片取自http://freerangestock.com/details.php?gid=&sgid=&pid=29358

这一次,我忽然有些意见。于是在她的脸书上留言:

老师,这个部分我有些补充。

临床上我观察到的已经不是过敏,多半是过量了。您提到的雪花膏事件,从另一个计算来说,「老奶奶从45岁才开始奢侈地使用雪花膏,一年用掉一瓶」跟「16岁小姑娘开始洗面奶、化妆水、乳液、隔离霜与防晒霜;一年用掉四组,一共20瓶」。二者在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剂量意义上是不同的,不仅仅是「单一产品的单纯与否」,还包括了「多重产品的迭加,以及总剂量的累积」这二个意义。「过度剂量」造成细胞死亡与溃烂的组织液流出,就是我在清水洗脸#十四天不洗脸#)、食用油(读先尝试「十四天不洗脸」,还是食用油?使用中观察到的结果。

我的意思就是:

           如果使用了某个保养品,立刻出问题,「最可能的」还是刺激性皮肤炎;其次是过敏性皮肤炎

           但是我的患者使用日常(他家自己的)食用油涂抹脸部,仍旧出现皮肤发炎的现象。我就会请他们「反省」(<=对,反省!):这些日常使用的食用油,并没有灼伤舌头与食道的黏膜,显然不具刺激性。也没有在食用时造成气喘、荨麻疹等现象,显然不具过敏性。然而这些食用油使得皮肤敏感的现象瞬间加剧,此其一。继续使用一段时间(有时候是几天,有时候是二、三个月),症状竟然渐渐(自动)减轻。显然不产生累积性剂量伤害。因此,他们必须严重思考「安全油脂使皮肤获得喘息,因此才有能力出现反抗反应」的可能(事实上,我也没有办法想出其它理由)。

从这个角度看,「使用保养品后立刻出现反应」,最重要的是:

           动脑子思考这东西的「长期信誉」(家里经年累月使用的色拉油,应该有长期安全感吧!?)。

           如果您对该产品的长期信誉没有把握,建议立即停止使用(以策安全)。

           如果您稍微有把握或非常希望有保握(例如某医狮推荐……某砖家力捧……),科学的思考很简单,就是「使用前测一测,使用后测一测,永远持续测一测」。(请参考:牺牲「健康」,就不「便宜」!=论敏感与酒糟肌的可能来源

为了避免懒惰的各位不去查找文章,我把重要的重点重新贴一次在这里:

           无论您信任那一位医师,希望那一个治疗。「治疗前做监测,治疗后做监测。然后几个月之后再做一次监测」。三次监测下来,您就有三个内容可以比对:「使用前vs.使用后」可以比对短期效果。「使用前vs.几个月后」可以比对长期风险。(请参考: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

           如果短期使用有「排毒」现象,中期使用有「皮肤变好」现象……我还是强烈建议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这世上怪事太多,谁知道长期下来,皮肤真正的表现是什么?

简单地说,唯一最重要的安全守则就是: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

然后这是张老师的原文,以及她给我的回应:

1.          基于观察

传统的美容师,以做脸的方式来服务顾客,当然也包括销售产品给顾客居家使用。一般来说,皮肤在美容师充分的清洁、去角质、挤痘痘、蒸脸、敷脸之后,「擦上」保养品,对肌肤来说是有「提高」过敏风险的一件事

如果这时候的保养品是优质的,自然是吸收加分。但如果是「质量有瑕疵的」,像是防腐剂、香料、不良成分,那当然也更有机会伤害肌肤。

一般来说,皮肤出现不应该有的负面表征,美容师多会以「排毒」来解释、让顾客安心。

我要强调的是,产品不够安全引起的机率其实是更高的。(换言之,多数的排毒说法,是一种搪塞规避问题的借口

2.          擦保养品有排毒现象的个案越来越多,是怎么一回事?

早期的保养品成分超简单,擦了不会改善多少,但也不会有什么「排毒」的机会!实在是因为这些成分都很单纯、也不太会腐败滋生微生物,所以所添加的防腐剂简单、量也少。所以,老奶奶时代,没人会擦个雪花膏过敏的。

现代的乳霜(或其它剂型皆然),活性成分多,大胆启用各种植物萃取液、生化萃取液、高营养的油脂,这些原料高营养、高腐败率、高防腐剂…,所以做成配方时,其成分的复杂度,不是简单的诉求不含防腐剂、色料、香料、纯天然植物性配方等等说法,就能改变现代产品成分复杂的宿命

所以,过敏现象频传,「排毒现象」不断。料想,未来「排毒说」只会越来越多!

3.          难道说皮肤排毒都是一种谬论吗?

化妆品界、美容业界,之所以排毒说盛行,其原因之一,还是在于让消费者容易听懂!

所以,美容界说排毒,不是只用在皮肤发生过敏反应,要推托说词的场合而已。

还有譬如,对色素斑的理疗、面疱肌肤的理疗、毛孔严重阻塞的调理、肌肤非常暗沈者的调理,刚开始会用比较破坏性的方式(譬如果酸换肤、磨皮去角质、挑痘痘、挤脓疱、清毛孔……),皮肤会有长达一星期以上的煎熬过渡期。因为不这么先破坏,就无法积极的去改变原来的肌肤问题。而这一类,也会告知顾客,是在帮肌肤排毒!

4.          皮肤到底有没有毒?需要排毒吗?

皮肤可排毒,但正确概念应该比较倾向于「代谢」,也就是皮肤的皮脂、汗、角质,是经由皮肤排出的,凡是可以透过角质更新、毛孔与汗孔排出的代谢物,才会循此路径排出。

5.          那「排毒后皮肤真的变得很好」是怎么一回事?

只能说,不愿意诚实告知成分的产品,即使能在「排毒」后让肌肤看来更好,在长期使用之后(用超过一年),必然会有不可挽回的肌肤问题(更严峻的肌肤伤害)要面对。

正常的保养品,是没有「神力」的!在这个凡事必须讲证据、证明安全的时代,不能再天方夜谭似的相信不诚信、缺乏商业道德的商品了。

6.          这篇文章的意义~

第一,在帮美容师解套,因为坊间有些人会用很尖锐绝对的认知来批判美容师口中的排毒,很多时候,不过是想让消费者「简单易懂」而已,并非包藏祸心或者蓄意搪塞。

第二,呼吁大家诚实面对问题。肌肤出状况,多半时候是「产品的问题」,同时也可能是「使用时机错误」造成。

医师所言甚是。

核心精神声明:

        我不反对使用保养品!我唯一的关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对「盲目地使用保养品」、「盲目地执行医学美容」。

根据科学逻辑,要确定保养品或治疗的安全,应该在使用前、使用后都做纪录;而且必须长期监测,反复比对。

使用前后比对,是为了证明短期安全。使用前与长期后比对,是为了证明长期安全。这就是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为什么护肤品「长期使用有危险」?=谈「实验室数据」与「长期追踪PMS数据」的核心价值。

如果呆呆地相信单次监测的「证据」,就会出现「使用类固醇的褪红效果很好,应该长期使用」这么愚蠢的事!保养品与医美治疗长期使用、大量使用,对身体健康影响深远。只有真正长期监测,才能确保长期剂量安全,真正保护皮肤与身体的健康!「皮肤测试」、「皮肤检测」与「皮肤监测」有什么不同?=专业医疗论坛问题回答

        如果您初次看到这个blog,发现「看不懂文章内容」。这是因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顺序不一。拜托您买本循序渐进的科普书籍(肌戒毒:14天不洗脸的真正医学美容);也可以先看「肌戒毒」整体概念:电视专访,然后听听录音档。理解真正真理之后您就会发现:

因为医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疮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错误保养品、雷射/激光疗程产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伤害出现的反黑、发炎、脱皮、粉刺与红肿、刺痒……一定有改善!

        正确实施并遵守肌肤监测的指导,就是您保护自己最重要的科学证据!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获得真正的医学美容与保养品讯息?还请订阅本blog

        极致,只做对的事!为了帮助更多患者,极致希望获得高手们的分享。如果您对某种治疗的医学证据非常有把握,还请告诉我们。极致会谨慎地评估,并协助建立相关肌肤监测原则。至于买书……

博客来网站买书按这里(海外也可以)

大陆当当网按这里

大陆淘宝网站按这里

香港CP1897网络商城按这里

新浪健康;好书推荐

补充阅读:

「肌戒毒」整体概念:电视专访 2013-06-18 2018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脸的真正医学美容」 2013-01-04 190946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脸的真正医学美容」台湾广播公司录音档 2013-02-01 2123

敏感/酒糟肌肤的自我疗护谈「十四天不洗脸」的自然医学学理猜想 2011-03-15 21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