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细胞的声音」…肌肤监测,「更」科学的诊疗方式

标签:
动物药物人体实验试验pms上市后监测科学医学聆听倾听皮肤科上帝教育 |
分类: 肌肤监测 |
这几天微博很热闹…刚回答完医师应该「相对保守」,还是应该「前卫创新」?,立刻有人问:「什么是听细胞的声音?」
很好,我老早就想写一篇「西医师的心得反省」了。
「实验室培养」就是「听细胞声音」的开始了~
身为西医师,我们最自豪的多半是「读过很多文献」、「进过细胞实验室」。很侥幸地,为了完成我的第一篇硕士论文,我确实扎扎实实地进到台湾最高阶的实验室之一:承蒙赖基铭医师、庄双恩博士的教诲,我这个半路出家的研究人员,就在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实验室呆了近二年时间。忙忙碌碌地养细胞、给药物、纪录拍照、跑仪器…
无论如何评判,「细胞培养,药物测试,看看细胞的反应」总算是听细胞的声音吧!?
现实世界更复杂些~
读过文献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实验」,至少可以分为in vitro跟in vivo;也就是「活体外」与「活体内」二种。以药物实验为例,一开始要做的实验是in vitro的,就像细胞培养这样,先大量筛选有效/有毒成分,然后找出细胞有效与细胞致死剂量。我们看到许多「人类发现某某成分可以对抗某某癌症」的新闻,多半属于这个阶段。
其次,实验人员会开始试着从老鼠、兔子甚至是猪一类「拟人」动物,寻求该药物的进一步数据:药效如何?血中浓度提高的曲线如何?肾毒性与肝毒性?成瘾性?作用器官的实际浓度?…这么多的基础数据,都必须在这阶段建立。这时候,狭义地说是监测生物体反应,广义来说还是「听细胞的声音」。只是这时候的「细胞」,已经不只是标靶细胞(比方说癌细胞),还包括代谢细胞与其它非相关细胞的综合反应与影响。
这些数据完成之后,才真正进入人体实验申请。
人体实验是这样的~
人体实验(或称「试验」)基本上分成四期:有些说法是三期加上上市后监测(PMS)。无论如何,「继续倾听细胞的声音」是实验人员与医师必须要做的事(数据来源:www3.vghtc.gov.tw/medician/pdf/临床试验分期介绍.pdf):
①
②
③
④
「肌肤监测」的基础逻辑
推广「肌肤监测」这许久,感兴趣的医师与民众愈来愈多。在执行过程中,我自己慢慢省悟了「原来我是在观察皮肤细胞对于保养品/药物/治疗的真实反应」。「肌肤监测」的基础逻辑其实很简单:健康的正常皮肤,本来就应该具备正常的解剖学结构(皮纹、皮沟、皮丘;或称皮脊)。如果使用了某个行为(介入,intervention),皮肤的结构或功能受到影响,我们就观察这个影响的方向与强度。
换句话说,我很清楚地知道,这样比「肉眼观察」的医疗行为,又更进化了一步:医师不依靠患者主观记忆中的「改善了?」问句来确定治疗效果,而是扎扎实实地,直接观察皮肤结构,最终得到「治疗方向正确与否?」、「治疗强度足够于否?」这些很现实的真实答案!
整个治疗方向的确认与监控,就是「皮肤的正常结构逐渐恢复」这么简单、直观的科学逻辑与观察。
看图说故事:
我知道各位喜欢看图,没有什么耐心听我啰唆…看图吧,图上都有说明…





我要反省什么?
身为西医师,我常常以为「自己在治疗患者」。真实监控细胞反应之后,我才豁然开朗:细胞有自己的自愈能力,医师能做的,不过是减少细胞自愈过程中的障碍(例如:以抗生素除去细菌干扰),或帮助细胞愈合更好些(例如:提供细胞愈合过程所需的营养)。
是的,随着行医经验的累积,医师确实会逐渐敬畏上帝~
部落格设置目的:
①
②
③
补充阅读:
医师应该「相对保守」,还是应该「前卫创新」? 2011-12-30 14:58
为什么保养品「长期使用有危险」?=谈「实验室数据」与「长期追踪PMS数据」 2011-03-15 16:21
化妆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后监测(PMS)=邱品齐医师格文引用 2011-01-06 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