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美白观念,让皮肤「越美越黑」=上海周末画报邀稿

标签:
敏感护肤品酒糟美白肝斑黄褐斑雀斑反黑反跳激光烧伤果酸伤害教育 |
分类: 黄褐斑、黑斑、美白与激光反跳 |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订阅本部落格电子报,以便更方便地阅读全文/超级链接,烦请点击这里)
美白,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日照强度增加,爱美女士一定不会忽略更多防晒、更多美白甚至雷射、脉冲光除斑。这么多的努力,应该带来更焕然一新的青春;事实上,「医学美白纠纷」从来不曾减少。可能出现了美白无效的消费纠纷,也可能出现了反黑,甚至毁容的医疗纠纷。
为什么追求安全美白如此困难?关于美白的相关学理不是已经完备了吗?人们究竟忽略了什么,以致难以保证保养与治疗效果?
狭义与广义美白学理
一般谈到美白,最主要的切入点有二个:避免黑色素的生成,加强黑色素代谢。单纯从黑色素角度看来,这样的切入是足够的。然而全面检视「黑」的原因,这种切入太过狭隘。现实世界中,黑色素固然是黑,「瘀青」可以算是黑,「黯沉肌肤」也不能排除在外。太片段、太简化的切入,轻则无法解决全面问题;错误认识导致错误治疗,最坏的结果就是失望与纠纷。
无论如何,先看看「狭义的美白措施」吧…

前述美白理论可以分成二种:预防新生色斑与除去旧有黑色素。其中预防新生色斑,又可以分为「以还原方式避免黑色素生成」、「以毒性抑制方式避免黑色素生成」及「以刺激防范方式避免黑色素生成」。代表者分别是左旋C与传明酸、氢醌(对苯二酚)及防晒方式。防晒部份又可以分为物理手段与化学防晒剂。另外,「抑制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行为中,还有一种毒性较低的作法,就是烟碱酸(维它命B3)的转移抑制作用—降低黑色素细胞将黑色素颗粒外移给角质细胞,使黑色素颗粒超饱和,从而减低黑色素细胞的制造能力。
至于去除旧有黑色素的部份,大概就是「以还原方式将黑色素转回酪胺酸tyrosine」、「去角质,以帮助黑色素快速代谢」以及「直接破坏黑色素细胞与颗粒」三个方向。代表行为是左旋C与传明酸、果酸与维甲酸(维它命A酸)还有雷射、脉冲光。
「广义美白学理」则增加了「微血管血液渗出无法回收,造成血铁质沉积」;处理方式是「加强血管活化,确保白血球回收能力」。
乍看之下差不多?战场上,稍有疏失的思考导致全面挫败;医疗上,不够周延的理论也有类似风险。
「黑」斑是怎么来的?
各位也许对斑「很理解」:肝斑(黄褐斑)、颧骨斑、雀斑、胎记…等朗朗上口,防晒、美白产品、净肤与飞梭雷射耳熟能详。然而对「斑」是怎么来的,却往往众说纷纭—首先想到日晒。如果防晒还会长斑,就怪罪「易黑体质」、「内分泌失当」,最后连避孕药、晚睡早起、咖啡及酱油过量都搬出来讨论了。
讨论这么混乱,显示「根本不理解」!
科学教育有个很重要的基础课程:「归纳与推论」,或称「收敛与发散」。医学既然是科学,面对的又是千变万化的生理现象与交错反应,这种训练尤其重要。当我们无法理解「造成黑斑的原始原因」时,不妨收敛到「有没有共同关键」这个问题上。这时候各位就会发现,无论初始诱发原因为何,黑色素形成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发炎」。
回顾皮肤生理学;黑色素是一种皮肤自我保护的构成。生成机转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是「黑色素细胞受到刺激,产生黑色素颗粒」。这个「刺激」,就是其它细胞受损所散发的生物讯号。其它的真皮细胞、血管细胞受损,散发出的生物讯号,也可能影响黑色素细胞的制造行为。换句话说,无论是蚊虫咬伤、日光曝晒、雷射伤害、冻伤、错误保养品使用出现过敏与红肿、物理性撞击伤害…这几百种可能的诱因,最后都集中到「造成角质、真皮、血管细胞受伤,发出生物讯号,通知黑色素颗粒生产」这个关键点。
既然发炎是黑色素细胞产生的唯一关键点,避免或降低发炎自然成为除黑的最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凡长斑的人都可能还是潜在发炎」也是我们要谨记在心的基本概念。这二个概念,就是「广义美白理论」与「狭义美白理论」最大的分界点。
「错误的正确美白理论」如何导致愈做愈黑?
让我们回顾狭义美白理论与对应治疗。
①
①之①
①之②
①之③
②
②之①
②之②
②之③
还有「错误的错误美白理论」
谈完「错误的正确美白观念」,再补充一点「错误的错误美白观念」。第一个「错误」是结果—就像「狭义美白理论」,不完全的理论会导致错误结果。第二个「错误」则是观念。
目前医学美容噱头与宣称多如繁星,特别是飞梭雷射、净肤雷射、蜜糖雷射、电浆活肤、射频紧肤…等机种;还有杏仁酸、AB酸…这些花样。身为消费者,您真的清楚吗?
从「黑斑源自于发炎」这个主轴来看,原先使用于换肤、磨皮、剥脱的机种,像是飞梭、电浆、射频等,治疗学理与黑色素形成及代谢扯不上关系,当然不可能有美白的结果。至于净肤、蜜糖、杏仁酸、AB酸这些行为,还是要回到「狭义美白理论可能造成的伤害」去讨论。
除此之外,还有「血色素沉积」
接着是「广义美白理论」。「微血管血液渗出无法回收,造成血铁质沉积」的恒久存在,除了对「淤血黑斑类型」的漠视之外,也表示对「治疗造成瘀血」的忽略。
首先是「淤血黑斑的无能为力」。无论是发炎造成的血液渗透,或错误雷射治疗后的伤害;治疗者或美白保养品无力挽回渗出的血液,放任红血球在组织中死亡、氧化,最后剩下咖啡色的血铁质。对于受术者来说,这也是「黑斑」。如果我们无法处理这些「血铁质残迹」,美白的效果当然不会太好。
其次是更严重的「治疗造成瘀血」。自从飞梭雷射盛行之后,「蜂窝点状伤害」变成流行名词,「修复速度很快」则是大家的共识。然而这个共识并不完全正确。所有雷射伤害修复的理论依据,必然要提到的就是「先破坏,后建设」。然而这些依据的背后,却是「受伤的皮肤才会长斑」、「有斑的皮肤可能还在发炎」这种不健康皮肤。我们假设受术者的皮肤都是健康的,于是同意「先破坏、后建设」;然而受术者的皮肤却是脆弱的、不健康的,「先破坏、难建设」甚至「先破坏、不建设」当然是可预见的结局。所谓「美白雷射」或「美白产品」既然依据了错误假设,无论过程理论如何精准而完美,结果绝对是错的;这个著名「垃圾进、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理论,很清楚彰显着错误治疗的无效,甚至更大伤害。



如何避免错误美白伤害?
医界当然有义务提出有效、安全与全面的对应方式,协助求诊者完成减少黑斑,甚至消除黑斑的心愿。首先就是「从历史中反省,撷取传统处理的优点,避开缺点」。
既然了解当今美白治疗与保养品的盲点,整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避免或降低发炎」这个关键上。认知「凡长斑的人都可能还是潜在发炎期」,「对于还在发炎的人,降低发炎状态」以及「相对健康的人,尽量维持最低发炎风险,给予适度美白治疗」就是我们提出的有效对应。白话地说,「有病的人,先治病再说」,「没病的人,不要因为美白反而生病」。
归纳到这里,各位可以清楚理解「避免或降低发炎」的关键,实际执行方式就是「辨别是否有病;以及辨别可治疗强度」。只要引进「正确诊断系统」,确认受术肌肤的状态,就可以补足传统美白治疗的不足。更进一步地反省:「狭义美白理论」之所以出现风险,很清楚地源自「只有治疗,没有诊断」。如果不辨别使用者的温凉寒燥,即使最高贵的老山人蔘,还是会出现使用后流鼻血的不良反应!
这就是肌肤监测概念—观察放大的表皮与真皮结构,加上皮肤化学物质的监控,我们可以在治疗前判断肌肤能否承受治疗压力?能够承受多少治疗压力?治疗或保养品使用后,还可以观察效果是否符合预期?不足或者太过?藉由这些数据的建立、比照与长期追踪,也就是肌肤监测;医学美容才回归「诊断后治疗」的医学真谛。
结论与建议:
「医学美容」的存在价值,除了「医学手段比保养品更强大、更有效」之外,还有「医师操作与监控下,治疗安全性较高」的优点。后者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医疗之所以「可以预测」、「可以控制」,主要还在「诊断精准而正确」的大前提。
错误医学美容所以造成受术者的伤害,主要原因还在治疗者「使用强大仪器,却没有遵守医学逻辑」这个缺失。所谓「没有遵守医学逻辑」,其实就是「不曾诊断,却给予治疗」。也许您的医师并不服气:「我已经诊断为肝斑,才给予雷射治疗」。事实上,严谨的诊断与治疗必须包括「确定是肝斑」、「确定肝斑严重程度」、「确定肌肤状态适合治疗」、「确定肌肤能够接受的治疗强度」、「术后继续避免刺激因子」;而且应当每次治疗前查验,肌肤是不是还能够承受继续治疗。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了长期监控,我们就尽享了美白治疗的好处,避免错误治疗的伤害。这就是肌肤监测,传统美白与安全美白的遗失环节。
补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