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品吸收的途径=谈谈许多人都会犯的错误!?

标签:
护肤品吸收排除伤害毒性角质间隙米老鼠上帝mothernaturemickey健康 |
分类: 青春痘、痘疤与痘斑 |
医师您好!
想请教您能发表一篇关于「皮肤构造对外物成分吸收的原理」的文章吗?先前有看过您发表的以「房子」来比喻的文章,那篇似乎找不到了~
想请您详细说明「护肤品或药品要进入皮肤吸收的一个过程」。
我现在只大概知道「砖块(角质细胞)」&「水泥(细胞间脂质)」的部分...
想更清楚了解皮肤的构造,烦请您解说一下。觉得来您blog吸取菁华,比苦读教科书来的有效率。
感恩~
许多人都会犯的错误!?
文章的副标题是:「谈谈许多人都会犯的错误!?」,看起来或许有些…嚣张!胆敢使用「这是许多人都会犯的错误」的副标,自然是自己反省的经验,而且还被蒙蔽了许久。除了「很认真的资深 皮肤科 医师(<=就是我…)」会犯这样的错之外,时至今日,各位还是可以在专业演讲或置入性营销的节目中,听到「皮肤保养专家」继续犯同样的错误。
就像这位格友的问题:一提到「护肤品的吸收」,几乎所有人的反射想法就是「角质间隙」。因为考虑角质间隙,才会讨论「砖块(角质细胞)&水泥(细胞间脂质)」的问题。经过这么多年,认真地在临床上应用,才恍然理解毛孔与汗腺这两个重要的开口,是护肤品吸收最重要的途径!
图一是自然美蔡燕萍老师几十年前就画好的「皮肤吸收的径路」示意图。这样一张看来不甚起眼的图片,让身为皮肤科主 任 医师的我,花费了近二年的时间,才深深地体悟。

还是让现场的证据说话吧
图二到图七,是一位四十多岁女士的肌肤50倍放大图;分别是2008年8月12日的照片、表皮图形与表皮/真皮交界处图形;以及2008年8月14日的同区对照图。
这位女士来到诊所的主要诉求是「两颊色斑明显」;经过二十次左右的细胞活性恢复、毛孔/汗腺与微血管通畅复合治疗之后,色斑很明显地淡了下来(学理请见卡斑说明)。
直到有一天,我们从国外学习八天后回台,她急匆匆地来到诊所,结果就是图二:下脸颊满满都是奇怪的、像是痘痘的东西?
根据她的描述,这个「惨剧」在我们出国第四天就发生了。期间她也找了两位颇具知名度的皮肤科前辈医师帮忙;一位的说法是「护肤品接触性皮肤炎」,另外一位则说是「表皮烂掉了」。
她使用的护肤品已经有八个多月的使用时间,无论就「急性接触性皮肤炎」或「延迟性接触性皮肤炎」似乎都难以成立。
由图三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表皮略微发红,但是仍旧十分完整,没有任何「表皮烂掉」的迹象(<=这就是50X的好处;肉眼观察的结果总是比较粗糙)。
我们现场的判断是「某些东西从毛孔排出来了。但是由于角质堵塞了毛孔,因此呈现包裹式的水泡」。
藉由这样的判断,我们做了自然医学的净化排除护理。图四就是护理后的结果。各位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除了表皮纹路相对清晰、漂亮外,我们没有对水泡的部份做穿刺、挤压的动作(<=看到两张影像右侧,可以对照的「米老鼠」了吗?)



图五是二天回诊的影像:经过净化排除护理,水泡很明显地消失了。50X放大的图六还看到顺利排除后的皱缩水泡痕迹,经过第二次净化排除护理,图七几乎看不到任何不雅观的痕迹…



今日从毛孔排除≒昨日从毛孔进入
很严格地从逻辑上推断,「今日从毛孔排除」未必完全表示「昨日从毛孔进入」。然而,从同样的逻辑推测,「从角质间隙进入,却从毛孔排出」的可能性更低些。
换句话说,您所询问的「护肤品或药品要进入皮肤吸收的一个过程,大部分都是经由毛孔/汗腺这些腺管途径」是比较合理的假设。
另外,从情理推测:上帝(<=mother nature)为了避免陆生动物体内的水分自表皮逸失;也为了增加生物对于表皮接触细菌的抵御能力,因此设计了厚厚的、致密的角质层。
这些厚厚的、致密的角质层,连「非常细小」的水分子都可以抵挡;连「主动攻击」的有害菌也可以抵挡,护肤品的渗入岂是容易的事?就像在屋顶上加铺了一层厚厚的黑色柏油,当然会有很好的防水作用。
问题是:如果屋顶破了个洞;或者为了撑起电视机的天线,我们开了个孔,插上一根竹竿。即便孔周严密加封,您觉得「天线杆子外围漏水」的机率高一些?还是「雨水硬生生穿越无伤害柏油层与屋顶」的机率高一些?
经过几亿年的演化,您相信上帝(<=mother nature, again)所设计出来的透明层与角质层,它的强悍与耐久程度比起人造屋顶如何?
真理其实很简单
这个真理讲完之后,各位一定觉得「怎么这么简单?」
然而在理解之前,从「角质间隙200 nm」这些叭啦叭啦的数据入手,我们确实无法解决现实问题—真理是这样的:无论从谁的口中说出,以什么样的语言,符合上帝意旨(<=mother nature,第三次)的事情就会发生;不符合上帝意旨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类似这样的案例,如果依据的理论是正确的,解法就是直接、简洁、快速而无后遗症。如果「不论治疗几天,总会有急匆匆、气呼呼的模样」…我想,是时候回头检视最基本的理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