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關於醫療旅遊的反對聲音=時訊論壇文章引介

(2011-01-28 21:08:18)
标签:

医疗

旅游

海外就医

深圳

达达医讯

老花

飞秒

激光

新加坡

泰国

美国

瑞士

健康

分类: 人生際遇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订阅本部落格电子报,以便更方便地阅读全文/超级链接,烦请点击这里)。

补充说明:

这还是大陆时讯论坛出现的重要文章。

近年来,因为韩国努力发展国际医学美容,大陆的医学美容也风起云涌刚开始,当然有韩国的取经过程。台湾政府开始思考「旅游医学美容」的思维。

说实话,我对这段比较悲观医疗需要沟通与信任。虽然说台湾的医疗确实进步,健保也确实荼毒了医师,使得医疗界「努力寻找生机」。但是现实是这样的如果「消费者」不认为「成本划算」他们不会采取购买行为

而「成本」,不仅仅是「医疗成本」一项

早年美国医疗水平高于台湾许多,可是台湾人到美国生产的理由不是安全,而是「美国身分」。这是经济学的考虑「飞航成本+健康风险成本+居住、旅游成本+医疗成本+语言沟通风险/成本<美国身分代价」。

医疗旅游的提供国(<=比如台湾)与需求国(<=谁?)之间的成本差异,是不是会大到产生动机与需求,令人怀疑假设您住在乌嘎嘎国,「强烈怀疑」乌嘎嘎国的医疗质量比台湾差。您必须付得起机票、旅宿、医疗费用(医疗质量与收入质量多半相关;我们可以合理假设乌嘎嘎国的GDP远远小于台湾)等,才能完成「到台湾医疗旅游」的想法。然而有能力完成想法的人,应该也是乌嘎嘎国内的杰出人士。猜测这些「杰出人士」在当地的人脉、语言沟通;甚至「万一医疗纠纷」的追讨能力都不错如果是您,「一位非常杰出的乌嘎嘎国人士」,您会选择「可操控的乌嘎嘎国」,还是选择「人地生疏的台湾」作为医疗施行场域?

关于医疗旅游的反对声音

The Coming Backlash against Medical Tourism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December 2010

医疗旅游的支持者表示,在印度、墨西哥、泰国这样的国家医疗旅游,可以得到便宜、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疗旅游公司和国际化医院能够安排较为便宜的整形手术、心血管手术、骨科手术和其它手术。

尽管医疗旅游正在普及化,但境外医疗旅游同样也存在很大的反对声音。

医疗旅游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越来越多的报导显示,一些患者境外医疗旅游回到家中后,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昂贵的额外花费去治疗;一些患者甚至进行了不合标准的外科手术。感染控制也是一些国际诊疗场所存在的一个问题。

        医疗旅游主要是促进患者消费。然而,患者必须接受正确和完整的信息,才能使自己的选择有意义。术前沟通不充分,往往会造成手术标准认识的不统一。美国患者教育中,知情同意包括所风险、疗效;其它治疗的风险和疗效;拒绝治疗的结果

医疗旅游者通常只购买医疗护理,却不与手术医生进行交流。医疗旅游公司和终端医疗机构往往从中得到巨大的利益。这种医疗行为的风险和疗效会产生强大的框架效应。

        医疗旅游支持者认为外科手术仅需少量的术前交流、计划和术后护理;认为患者在术后只需要一个短暂的休息即可回家。然后不充分的术后护理可导致感染或其它并发症

医疗旅游市场建立在境外消费的基础上,类似于购买境外商品。但是好的医疗护理,不仅仅在于手术行为。它包括了术前咨询,了解病史,患者交流,诊疗计划,术后护理。而医疗旅游无法实现如此完整的医疗行为,患者术后并无回诊计划

医疗旅游在大规模的宣传下却并未调整好医患之间的交流和医护行为。随着负面报导增加,人们将会对这种「全球化医疗」产生疑问。

海外医疗旅游遭遇尴尬 南方日报 2010-12-21

1216,日本新设「医疗签证」,为吸引更多来自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富裕阶层(相关报导:日本发展医疗美容旅游再次瞄准中国游客)。这再次证明「医疗旅游」」对于日本「观光立国」的重要性。实际上,亚洲不少国家正在尝试开发医疗旅游市场,从一度火热的台湾美容观光游、韩国整形医疗旅游,到泰国变性手术医疗旅游等,近期新加坡的老花眼矫正医疗观光也将面向更广大的市场。

然而笔者通过连日调查后发现,在医疗内容日渐丰富的同时,海外医疗旅游也正在遭遇尴尬,比如它只局限在小部分特定的市场,旅行社不能进行批量采购,就医和旅游无法紧密结合起来等等。医疗旅游的发展或许缺的不是资源,如何权衡就医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更待进一步明确。

市场:医疗旅游不再是简单的出国体检

医疗旅游现如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然而与前几年不同,医疗旅游的内容正在日渐丰富。台湾的美容美颜游,泰国的变性手术,韩国的整形手术,正在逐步为人所熟知。

笔者调查发现,早在去年台湾当局陆委会宣布,大陆游客在台行程中包含一天半以内的医疗健康检查和美容行程后,广东的旅游市场上便一度出现过医疗旅游的线路。如广东中旅安排的「百日万名长者游台湾」的六天行程,沿途中特别安排随团医生全程服务,或是行程中安排游客一整天时间在台北接受美容服务等,涵盖就医内容的旅游方式正在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的同时悄然走俏。

事实上,日渐成熟的海外医疗旅游市场正在不断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一方面在国内部分先进医疗技术或服务的价格昂贵,国外寻求相适宜的保健医疗服务并享受休闲旅游项目的费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是国内没有这样的医疗服务,人们需要前往海外求医,无论哪一种,医疗资源都无形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以新加坡为例,据新加坡旅游局提供的有关资料反映,2008年,有370000名患者专程到新加坡寻医,而随他们前来就医的陪同人员则达到230000人次。与医疗服务相关的游客有646000人次,而这些游客总共更为新加坡带来了19亿新元的旅游收入。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经理张峰告诉笔者,今年有几个来自内地的旅游团前往该医院进行参观考察,除了进行学术交流,还前来学习新加坡国立医院的医疗管理体系。当地资深导游Stephen曾经接过这样的团队,他表示,参与考察的团队多为医疗专业人士,他们对于新加坡先进的医疗技术、医疗管理等方面都十分感兴趣。

短期便捷治疗成新宠

「做手术大概需要15分钟,无需住院,视力能在大约6小时后便能恢复。」新加坡百汇眼科中心的医疗总监兼高级眼科顾问医生李汉民向我们解释了最新的飞秒激光技术。除此之外,对老花眼的校正技术也是新加坡为之自豪的先进技术之一,事实上,这种名为INTRACOR的技术在亚洲只有日本、香港、新加坡有,它的先进之处在于,医生将具有麻醉作用的药水滴入眼睛中,然后以无菌吸环稳定眼睛和雷射光线的位置,雷射疗程只需20秒即可完成。整个过程仅约5分钟,一天后便能恢复日常活动。

笔者对比了新加坡和香港两家医院的老花眼矫正手术费用,香港雷射矫视中心的INTRACOR老花疗程一只眼需要15000港币,而新加坡百汇医院同一疗程则要花3424新币(折合成人民币约为17363元)。尽管费用方面香港医院占据优势,然后在新加坡的私立医院中,不必排队,由专人进行护理等种种优待亦有一定的市场。业内人士表示,无论其价格和服务有怎样的差异,这种短期便捷的治疗将成为短期旅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它用时短、恢复快,不影响旅游的行程,另一方面则随着越来越多人有这样的需求,而相应的医疗旅游行程线路也会随之得到完善。

「酒店客房式病房」成一大卖点

笔者近日走访了三家新加坡医院,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医疗环境都是不得不提的一大亮点。比如置身于绿林中的新加坡国立医院,开放式的就医咨询台,橙色的墙壁,可爱的壁画,雅致的咖啡厅,别致的室外藤椅,置身其中,仿如在一座开放式的公寓中,「医院」二字便无形中消失在脑海。人性化的医疗环境还包括「酒店客房式」的病房。在新加坡莱佛士医院的一个私人病房中,木制暖色调的装修风格创造了一个较为宁静优雅的室内环境,值得一提的是,通常在普通病房里见到的氧气瓶和必备的医疗设备,在这里并没有出现,它们被藏在了壁柜中,据相关医疗人士介绍,这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人们本能上对「医院」的恐惧,酒店式的摆设和室内装修,以及特别的护理也是吸引很多海外游客前来就医的原因之一。据莱佛士医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医院每年接受的国际病人约占全医院病人总数的三成,「除了国际联合委员会(JCI)认证是病人选择医院的依据外,就医环境也是他们考虑的一大因素。」

担忧:医疗旅游市场恐难做大,「边就医边旅游」或行不通

付女士是深圳达达医讯公司的负责人,该公司专门为消费者提供有偿的海外医疗资源信息,与一般中介不同的是,它并不收取医疗机构的佣金。她告诉笔者,向公司咨询海外就医的客户多半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在此基础上,他们要么是遇到疑难杂症,国内还没有相应的医疗技术或设备可以治疗;要么则是希望治病的过程中也能有所享受,注重服务和环境。她说,在国外期间所入住的酒店和往返机票,客人可以在该公司预订,拿到一定的优惠价,并且享受诊前咨询、预约、挂号、陪同等一条龙服务,但也可以自己预订。笔者发现,与旅行社所制定的医疗旅游全然不同的是,向医讯公司请求服务的人多半以看病就医为主要目的,旅游通常不在行程范围之内

「我并不看好海外医疗旅游的市场。」付女士认为,最初源于发达国家的「医疗旅游」的概念与现在人们理解的「在旅游中就医」有所不同。她表示,「医疗旅游」最初是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为了让更多的人到发展中国家就医而想出来的补偿对策,「旅游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对那些前往发展中国家就医的人们所提供的安慰性补偿。」在她看来,海外就医的市场大有可为,而相比之下,要一边旅游一边看病就不太现实了

「如果出国是为了治病、动手术,谁还有心思旅游呢?」有市民反映,看病治疗和旅游两者很难结合,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患者还是陪同人员的情绪都比较沉重。

笔者调查广东部分旅行社机构发现,市面上所推的医疗旅游线路甚少,之前有关线路也只是针对一部分人群,消费群体并不大。

「需求有限。」旅游业内人士反映。

趋势:海外就医市场被看好,医疗签证手续在简化

近日,据日本媒体报导称,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菅直人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新设外国人「医疗签证」的决议,该政策将于明年11日开始实施。而这一政策的出台,主要为吸引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富裕阶层,并增加了国外患者来日次数,延长在日停留时间。

笔者了解到,除了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瑞士、德国等国家有专门的医疗签证,而有的医疗签证甚至可以走加急通道,方便国内患者海外就医。付女士告诉笔者,她的公司成立两年来,客户都在逐年递增,从2008年的个位数到今年有50多位患者前往美国顺利就医,29人已赴瑞士顺利完成治疗等。

海外就医的市场正在逐渐扩大,前景广阔。」她告诉笔者,这些客户的需求有明确的诉求,而且他们一旦被海外医院接收,一般都可以享受到贵宾级的待遇。「有一些医院全年必须接受不少于10%海外患者,对于他们来说,我们这些外国人算是他们的贵宾。」付女士表示,不少海外医疗机构在接待外国病人方面已经有丰富的经验,比如他们在掌握病史病情的前提下才决定是否接收,就医的环节中,病人利益会得到相应的保护,如果发生纠纷,或发生了医疗事故,将通过当地的法律援助予以解决。

在接受过多个成功出国就医案例后,付女士总结道,不同国家有各自突出的优势资源。比如新加坡更适合针对我国消费者需求开发疗养、体检等市场,而该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相对完善,「术后感染险」种同样适用于国外病人。

补充阅读:

心脏病发,台湾人经厦门紧急通道,返台就医=广告/新闻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