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和毛孔堵塞自我敷面法」与「果酸、维甲酸、很多酸」的最终PK…
(2011-01-24 21:14:10)
标签:
酸性保护膜酒糟敏感玫瑰痤疮肌肤监测护肤品青春痘毛孔堵塞皮脂腺健康 |
分类: 青春痘、痘疤与痘斑 |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订阅本部落格电子报,以便更方便地阅读全部图文,烦请点击这里)
与论坛医师交流其实有趣—来来往往的撞击中,有些我原本以为「不证自明」的说法,还是存在「必须更仔细解释」的空间。
故事起因是:某医师问到「如何帮助病患恢复酸性保护膜?」
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已经算是基本问题了—如果想要皮肤重拾健康,回到自然的代谢节奏,「帮助求诊者恢复酸性保护膜」几乎是酒糟/敏感治疗的第一要务,也是唯一方法。如果连「恢复酸性保护膜」都做不到,如何奢谈其它?
于是我贴了篇酒糟与敏感肌肤朋友,如何恢复表皮的正常酸性保护膜?的文章;然后就有另外一位医师出现疑问:
感觉「粉刺与毛孔堵塞自我敷面法」像是在做广告,真有那么好的面膜吗?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恢复酸性保护膜吗?
好问题!
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好问题」?
发问医师似乎陷入「治疗」的心理误区—我们必须给予某种成分,才能完成某种治疗。根据我的沟通经验,这是个「很好的标准错误」:「标准错误」的发掘与处理,属于学科最基本的要务。只要能够搞定「标准错误」,就可以从基础部份拗正将来的错误!
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只要把起始的「毫厘」扭转回来,就可避免之后的千里误差。这样的问题,当然是好问题!
经过临床磨练,我的认知是:「医师只是自然修复过程中的观察者或障碍移除者;我们往往不是真正的治疗者。真正的治疗者是自然,是mother nature!」
(皮肤真的会自我修复!再一位格友的分享阐述更清楚些…)
「自然」才是痊愈的真正力量!
医师当久了,往往忘记「mother nature」才是患者真正痊愈的原因。这些「生命力」、或是「自然的细胞力量」,才是生命自我修复的主角。医护人员扮演的角色是「确定修复正确,移除错误障碍」:
l
l
俗谚说:「药医不死病」。意思是说「药物(治疗)只能协助;如果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太弱,药物也无能为力」。从「癌症末期,支持疗法」这个名词,我们可以更理解这个残酷的事实。
粉刺与毛孔堵塞自我敷面法的「真实」意义
我们在2008年发现这个方式,详细过程也已写入粉刺与毛孔堵塞自我敷面法文中。
事实上,这个方式取自皮肤科学「密封式疗法;occlusive therapy」的疯狂版(<=关于「疯狂」的定义,也记载于「错误」保鲜膜湿敷法的超级伤害风险!之中,有兴趣的朋友请自行查阅)
这个「敷面法」其实没有太大秘密:它的原始推想很简单也很逻辑:给予大量的水分闷敷,硬生生浸软粉刺。藉由粉刺下方的皮脂腺/汗腺外排压力(<=天然外排力量),将粉刺从腺管中推挤出来。
换句话说,这是「纯物理行为」,不牵涉任何药效、化学作用,其理自明,无劳外证。
粉刺清除的错误尝试
几十年来,医师们与保养品厂商都很努力,试着「主动溶解粉刺」。其中又以水杨酸(salicylic acid)作为翘楚—更好的脂溶性、更好的角质亲和力,使得水杨酸成为温和去角质的首选。即便是著名的「保养品纠正者」葆拉培冈(Paula Begoun),在她的自制品牌Paula’s Choice中,对于水杨酸也多有称誉。
但…这是错误的!这绝对是错误的!
我的意思是说,「关注单一成分」根本就是错误的!各位可以想一想:拿人蔘搭配农药(类似浸泡成药酒),结果是人蔘,还是农药?
粉刺本来就是无法顺利溶解的角质—既然如此,如何「安全地溶解粉刺」就不会只关注「溶解」,还要关注「安全」。而这种「安全」,不会只是「水杨酸很安全…」这种简单的诉说。
拿「水杨酸溶解粉刺是安全的」这种说法来思考,跟「拿农药来敷脸也没关系」(详见「错误」保鲜膜湿敷法的超级伤害风险!)是一样的;甚至「果酸换肤是安全的」、「果酸可以去角质,所以去除粉刺是安全的」这些说法一样,都是片面、不准确的说法。而「不准确」,在医疗上就意味着伤害!
谈完水杨酸,也谈谈果酸…
新浪博客上有位朋友问我:「宋医师,我看过张丽卿老师的书,说果酸是能够帮助到去角质的,但是要使用足够的时间;而看你的博客,知道天天使用果酸对角质是一种伤害,我该怎么使用果酸产品呢?」
如果您看懂了上一段,这一段的回答就简单多了:
「单纯就学理而言,如同水杨酸,果酸本身伤害不大,而且同样能够帮助去角质;但是落实到现实世界中,究竟使用什么样的产品(甚至精细到「那一个特定的产品」)、使用多久,可以达到效果,而且避免伤害?唯一知道的方式就是长期监测—监测产品产生了效果(<=注意,是「产品」,不是「果酸」),监测产品不产生长期伤害。
除了长期监测之外(<=而且必须是长期监测),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医师间的网络交谈
许多朋友受益于粉刺与毛孔堵塞自我敷面法,有些朋友想问个更明白(特别是大 陆的医师们,似乎非常有兴趣…):
和谐大巴回复@宋奉宜医师:宋医师,对您的ABC1C2很感兴趣,请问现在观察了多少例患者,有文章发表吗?想拜读下大作。
宋奉宜医师 回复@和谐大巴:那篇是2008年的文章,从2007年至今三年多,平均一个月150瓶PGA,至少月敷20天(有些听话,每天敷;有些不听话,三敷五停...抓平均值),一个月就有3000次的客使用数,每天看诊听回报,一个月听300人次...
和谐大巴回复@宋奉宜医师:谢谢!愿您的成果能早日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宋奉宜医师 回复@和谐大巴:有些文章已经投稿,还请您等一下...
和谐大巴回复@宋奉宜医师:从博客上的数据看,这个方法感觉除了麻烦点以外,效果确实很令人赞叹,期待推广…
宋奉宜医师 回复@和谐大巴:说句您可能觉得夸张的话...这是我们目前看过的,粉刺处理,最好、最安全的方法!
和谐大巴回复@宋奉宜医师:那是,如果效果好,当然其它方法都会淘汰的。
宋奉宜医师 回复@和谐大巴:最主要讨论的是产品的长期、大量吸收风险要低;只要符合这个要件,其实不过就是"物理浸润",硬生生地把粉刺泡软、泡滑,让皮脂腺有能力将之吐出,当然效果好,又安全...
和谐大巴回复@宋奉宜医师:这样说的话如果时间允许,纯净水敷面应该也是有效的咯?
宋奉宜医师 回复@和谐大巴:理论上如此,临床上确实用这样的方式处理急性类固醇禁断问题;实务上,要注意使用后的水分蒸发...
最后,回到粉刺与毛孔堵塞自我敷面法
如同我们一再强调的,粉刺与毛孔堵塞自我敷面法之所以非常安全,因为「与成分未必相关,谈的是整个产品产生的物理闷敷效应」。换句话说,如果您自行找到的产品,长期肌肤监测都是安全的,使用成本也划算(<=敷着耶,当然要算每次使用成本呀…),就可以应用这个方法。
再度叮咛一百万次…从「错误」保鲜膜湿敷法的超级伤害风险!的愚蠢行为之后,我才发现「原来真有人学东西只学一半」。煎蛋煎一半,还有个太阳蛋吃;医学学一半,受伤是必然的!(<=请想象医师「开刀开到一半的时候,忽然接不下去了…」)
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必须非常确定产品的安全性—既然「水」可以硬生生地被闷进去,防腐剂、界面活性剂、助渗剂、香料等等,当然都会被闷进去。如果您没有把握找到的产品是否安全,自制食品冻膜比购买任何市售「号称」天然产品都安全(<=经过了四十年,我终于学会不要相信任何厂商、任何号称)。
这是纯物理学的逻辑—单纯浸软、让皮脂线作工。除此之外,没有更好、更安全的方式恢复酸性保护膜。
补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