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适「差不多先生」

(2011-01-18 16:23:06)
标签:

胡适

差不多

肌肤监测

孔子

乡愿

德之贼

杂谈

分类: 人生際遇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订阅本部落格电子报,以便更方便地阅读全部图文与超级链接,烦请点击这里

补充说明:

写完「化妆的正确顺序!?」,格友5047给了个回应:「我当初写Blog的一部分动机,就是看到很多所谓的专家在乱教...」(<=一副义正辞严的样子!?)

忽然想起 胡适先生写的「差不多先生」。

我是个佛教徒,很清楚「放下」的意思「放下」与「打混仗」是两回事,然而人们往往混为一谈。于是「认真执行」成为「难以沟通的人」,「仔细分辨」就是「非常爱计较」,「是非不分」倒成了「圆融无碍」了

这中间的分野算是清楚,也算是不清楚连孔圣人都说「乡愿,德之贼也」,显然各位是可以分辨的。只是身为医师,看着乱七八糟的信息漫天飞舞;不提,对不起自己的专业良心,提了,再也不是「差不多的圆通大师」了~

胡适先生原文开始: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妈叫他买红糖,他买白糖回来。他妈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那一省?」他说是陜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陜西。」他说:「陜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嬉的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的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的走回家,心理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的跑过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的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的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就绝了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的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

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补充阅读:

化妆的正确顺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