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糟/敏感/玫瑰痤疮急性发作时,简单自我护理法
(2011-01-15 15:51:58)
标签:
酒糟敏感玫瑰痤疮自然医学排除排毒好转红肿起皮pga平衡滋养霜健康 |
分类: 酒糟、敏感、玫瑰痤疮与脂溢性 |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订阅本部落格电子报,以便更方便地阅读全部图文与超级链接,烦请点击这里)
经过了十四天不洗脸练习后,许多朋友开始发现「不使用洗面奶,结果脸部更干净」、「不使用保湿乳液,竟然皮肤比较不干」的「怪异」现象…这部份,如果各位真地理解「自然永远是对的(mother nature speaks)」,应当合理怀疑,「擦上乳液之后变得更容易干燥」这个事实,是不是跟「吸毒」很近似?如果跟「吸毒」很近似(<=停止吸毒之后,身体开始健康),那「十四天不洗脸」的过程很类似「戒毒」,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猜想看阅读篇文章的朋友,有些脸上出现干痒,甚至有些脱屑、亀裂了。我就不多啰唆学理的部份,直接切进作法。如果想了解学理的朋友,补充阅读内的几篇文章看一看吧…
有些脱屑、亀裂的皮肤,伍氏灯下真的有荧光物质排出
虽然我是位西医师,「不应该」出现排毒的想法。然而在观察「十四天不洗脸朋友」的自然排除现象时,确实可以从伍氏灯看到不同颜色的排出物。
强调「不同颜色」,是因为某种血液中的蛋白质(<=白蛋白;albumin?也可能在渗出组织液中出现荧光反应。但是这种的荧光反应不应该一下子黄色、一下子橘色,甚至有粉红色与亮白色的表现。
(这部份,还请有经验的高手现身…)
更有趣的是,我们发现这种荧光物质的出现强度,与患者红肿、渗出的严重程度正向相关—红肿、渗出愈多,荧光反应愈明显。再者,不同荧光物质的临床表现也有差异,这部份是可以重复操作的。最后,如果我们移除了这些荧光物质,患者的症状也会随之改善。
经由这样的观察,我们猜测「脸部的细胞真地在排出某些不喜欢的物质」(<=如果您觉得太拗口;广义地说,「细胞不喜欢的物质=毒物」)。
所谓的「急性红肿」,很可能就是「脸上毒物堆积」
使用「很可能」这个词,并不因为我们没有把握。打个比方说,虽然我们看过的所有乌鸦都是黑的,可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确实狂妄了些…我看过的乌鸦都是黑的,可是我没有看过所有的乌鸦,没有权利为「所有的乌鸦」定调。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所有急性红肿、渗出案例;无论是以50X的电子放大镜,或是伍氏灯,一定可以在二者之一(甚至二者兼具)找到排出物的证据。或者出现奇怪的黏稠物质,或者皮下出现「黑砂砾」这种很特殊的,可能是汗腺堵塞表现的一个现象;伍氏灯下的荧光反应也不会缺席。从这些表现中,除了(因为经验值)尚不能预测严重时间究竟多长之外,我们确定患者的严重程度、干燥或渗出等不同表现。
回到主题:
根据这样的临床观察(十四天不洗脸会自然代谢;以及渗出物的荧光表现),各位很容易可以归纳出「帮助表皮污染物质代谢,就可以降低不适感」这个结论。这也是我们在临床操作的黄金守则。
先谈一下整个自我护理的逻辑与方式(我们惯用的产品是瑞升PGA与平衡滋养霜):
1.
2.
您或许会疑惑:如果水性成分闷敷会有刺痒感,直接闷敷乳液性质产品不就得了?单纯就保养品的设计来看确实如此。但是「现场实战」的观察发现,我们发现敷着乳液的皮肤风险较大。我没有办法解释原因,猜测是「界面活性剂 surfactant」的过度吸收造成。这就是「成分表阅读」与「实际肌肤监测」二者最大的不同。所以…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
3.
4.
如果您在天涯海角,手上没有这些产品,如何简单自救?
了解整个逻辑之后,您可以将上述第4条改为:
「薄薄的安全乳霜」=>「以煮过、杀菌放凉后的白开水,纸面膜湿敷」=>「湿敷30秒到1分钟移除」=>「以煮过、杀菌放凉后的白开水,纸面膜湿敷」=>「湿敷30秒到1分钟移除」=>(重复四到十次,直到比较舒服)。之后全天薄薄、多次涂抹安全乳霜
至于您使用的乳霜/乳液是否安全,最正确的作法是:使用保养品的前后,不断监测肌肤反应,确认该产品不仅没有短期接触性皮肤炎(<=所谓「擦在耳后、手臂内侧不会刺激」)、慢性过敏性皮肤炎(<=也就是「贴肤试验patch test」正常),而且也没有长期毒性反应(<=这只有长期肌肤监测才会知道!)。
为什么乳液/乳霜会有风险?看这里吧…
补充阅读:
敏感/酒糟肌肤的自我疗护—谈「十四天不洗脸」的自然医学学理猜想
瑞升PGA/平衡滋养霜/高效保湿修敏精华乳的2010年使用小手册…?
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