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后皮肤真正变好才是硬道理」:从另一篇部落格文章谈「成分表的阅读」
(2011-01-06 18:37:41)
标签:
张丽卿邱品齐宋奉宜齐显龙成分表肌肤监测酒糟敏感肌肤护肤品健康 |
分类: 肌肤监测 |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订阅本部落格电子报,以便更方便地阅读全文/超级链接,烦请点击这里)
补充说明:
一般来说,文章的补充说明都是放在引文后面。这次特别放在前面,当然是有意义的!
十多年来,承蒙 张丽卿 老师的推动,经过 邱品齐 医师的「学术加强」, 牛尔 先生的「现实加强」,台湾的民众现在对于「保养品成分认知与阅读」这件事充满了热情,甚至是狂热!
这是错的!
稍微有些药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凡物都是药,也都是毒。换句话说,我们根本不可能从「成分表」去判断这些成分的「绝对」安全性。「自以为知识追求者」(<=那些狂热分子,自己觉得是专家的人)拿着「相对」安全性的数据,要求现实世界中的「绝对」安全,本来就是错误的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阻挡」 齐显龙 医师「单纯从成分表阅读下手,做保养品推荐」的原因— 齐医师的出发点是对的,说法是对的;可是「橘越淮变枳」, 张丽卿 老师「哀叹」的:「这一回,我真的向现实低头了。我准备向协助的品牌说:随着大陆全成分标示实施,新包装新商品,全部更换掉…」这件事,就是「外行压迫内行」的标准结果!
如果各位还「听不懂」,请容我作一个比喻:
半瓶水的专家,比不了解更危险!
有个人到医院看医师,自诉「右下腹疼痛,有按压痛与反弹痛」。于是告诉医师「我认为是盲肠炎,我要开刀…」
但是这位朋友并不是医疗专业人员,不知道至少还有「粪石聚集」、「流行性感冒」与「肠绞痛」的其它可能(如果是女性,还有「子宫外孕」的鉴别诊断)。医师可能希望先通便,做个血液检测。但是病患威胁说:「如果您不快点开刀,万一盲肠炎破掉变成腹膜炎,我一定会告死您…」
如果您是医师,开不开这个刀?如果不开,病患的生命怎么办?如果您是病患,您猜,为了自保,「医师会不会把您转诊到其它医院?」
保养品比药品更复杂
医学并不困难,只是非常复杂,需要严密的交互考虑。保养品的设计不比药品简单(谁能够真正「了解」保养品?);如果再加上保养品成分长期安全性追踪数据阙如(详见化妆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后监测(PMS)=邱品齐医师格文引用),配方设计者可以确认保养品的短期安全,未必能保证该成品长期使用的最终反应是什么?各位「自己以为读懂了成分表」,会不会陷入「半瓶水的专家,比不了解更危险」的窘境:
1.
2.
只有正确的认知,才能够面对社会不断更易的、变化多端却未必正确的潮流
我想讲些什么呢?研究保养品几年之后,转而研究保养品的皮肤反应,我能理解的是「只有经得起实际使用与追踪,这些保养品成分的相关知识才是真的。如果这些知识无法应用于实际,不过是空谈罢了~」。
该讲的都讲完了,剩下的让 张 老师「自己讲」吧…
下星期安排上海的行程。在紧锣密鼓准备训练资料的过程中,有一段情绪的小幅 动。委任我做训练的企业主管,会定时的阅读我部落格的文章,当然对我写每篇文章的心情,也能有所了解。不久前,接连着两篇谈成分认知的文章台湾实施「全成分标示」八年整之心情与保养品该回避哪些成分?,确实反应出我对「全民查成分趋势」的无奈。我协助的品牌,又何尝不是如此艰辛的守着理念,执着的在奋斗。
随着查成分风气的盛行,大陆也跟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企业主管问:「消费者若指出我们的产品中,含有刺激成分、致面疱成分时,如何回答?」(老实说:我心里真的很气…馁!)
我心里正想着:一支低敏保湿乳液,推出数年来,解决了无数保养品使用不耐症者的困扰。这种使用人高满意度的口碑商品,在配方单中可以看到Paraben防腐剂、Cetyl alcohol鲸蜡醇。会因为这样让长久使用的人「吓到」不敢再用了吗?会让想了解一下成分才决定买不买的人「下不了手」吗?
你想了解加多少比例吗?我可以告诉你答案:复方Paraben的总量是0.5%、Cetyl alcohol 0.4%。
你想知道这样的比例,就不会有不良反应吗?我无法给你肯定的答案。因为这与整体的配方设计有关。开发强调安全低敏的配方,怎可能拿石头砸自己的脚,增加风险指数呢!(难不 成 老师不想混了!)
但现阶段「风险指数」的高低,是改由非操作配方的消费大众(或爱研究成分的人)来当判官,让我协助的品牌因此为难,我情何以堪啊!
这一回,我真的向现实低头了。我准备向协助的品牌说:随着大陆全成分标示实施,新包装新商品,全部更换掉Paraben防腐剂。但其它配方中的成分,都有严谨的筛选配方架构,不随人言起舞而更动。
更动防腐剂,是因为我还有把握用比paraben安全的防腐相替代。更动配方架构,那就动摇品牌精神、品牌坚持与品牌对使用人的责任了。我虽没有自己的品牌,但我爱护保卫长期协助的品牌,视同己出啊!
补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