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离家出走呼唤沟通型家长

(2012-05-21 08:50:37)
标签:

家长

校园

分类: 校园.声音

    5月20日《新快报》报道,5月18日,深圳5名小学生集体出走。记者还看到一封家长手里孩子所写的信,信中透露了该小学生对自己“成绩差”的担忧,还表示“好久没有见过爸爸了”。据涉事学校负责人称,几名学生出走的原因是家长期望过高,学生升学压力太大。 

  所谓尊重和沟通型教育,就是说,家长仅仅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是不够的,更要将平等、自尊、独立和自由等需要还给孩子。哪怕是为孩子好,各种发展规划和设想,也要充分尊重孩子意见,实事求是,相互协商,不宜要求过高,不能自我决断。孩子不是执行父母命令的机器,而是和父母具有平等人格的人。 

  当下的孩子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独立意识、个性都非常强,信息量也非常大,诸多事情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思维,家长们更要善待、接纳这种“时代新特征”,认真引导,充满赏识,共同进步,创造和谐的代际关系,让孩子人格健全、心态阳光。 

  道理很好懂,可真正蹲下去倾听孩子的父母,不多;静下心来和孩子谈话交流的,很少。将孩子当做平等个体的,就更少了。不少家长俨如“狼爸”、“虎妈”:居高临下,忽略孩子的自尊和情感需要;自以为是,光考虑自我需要,平时很少与孩子进行平起平坐的交流沟通,孩子在家里找不到知音,只能向外寻求。还有,要求过高,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心伤累累,对家长和教育者失去了信任。就像新闻中的描述,“好久没有见过爸爸了”、“家长期望过高”,就是这种反应。孩子失去了理性,才向外寻求安全和轻松快乐,离家出走。这类极端偏激事件,多是平时教育问题和烦恼矛盾的集中爆发。

  因此,应该用沟通型教育进行拯救。就是家长有过高的功利要求,也应将尊重和沟通意识放在首位。通过沟通,释放孩子的各种内在压力;通过沟通,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成为孩子的心理朋友、成长伙伴;通过沟通,更将家长的要求默默传达过去,给孩子出谋划策,让孩子得到循序进步。“心通”则“百通”,沟通真的是孩子的“成长催化剂”。 

   只要家长将孩子当做无话不谈的朋友,出谋划策的高参,相互信任的伙伴,成为孩子的“心理导师”和“情感朋友”,离家出走之类的悲剧就一定可以避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