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道歉信尊严育儿 |
分类: 校园.声音 |
“彪子”在大连话里是“疯子、傻子、250”的意思。据知情人透露,别的班级收了30元杂费,梁老师班却收了30.5元,小楠于是有此一说。梁认为在校内公开道歉会让小楠班主任的脸面不好看,所以要求家长登报道歉。我们能看出来,学生小楠骂老师的确不对,但是终究不是什么造谣诽谤的大事儿,作为师长来说,适当批评教育是完全可以过得去的。反过来说,老师就没骂过学生吗?恐怕“混蛋、弱智、傻瓜”之类的话在某些老师嘴里还是有相当出勤率的,如果所有挨过骂的学生都来追究,那该有多少老师需要登报道歉呢?我们的新闻版面还够用吗?再者,别的班都收了30元钱,独有梁老师班收了30.5元,多出来的5毛钱干吗用了?不仅不解释,还不让学生议论,是不是真的有点“彪”呢?
更“彪”的是,本来为这点事儿揪住不放就够丢人的了,偏偏这位梁老师还嫌影响不够大,非要找当地主流媒体加大一下宣传力度,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不依不饶的主儿,现在闹出这么尴尬的结果,梁老师那颗小心灵少不了再次遭受重创。最新的处理结果是,据新华网报道,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局决定对校长及小楠的班主任进行通报批评,扣除梁老师全年津贴并解除聘用合同。这样一来,恐怕梁老师还得再去买《大连晚报》,起码得看看招聘信息吧。
本来是一个相当占理的局面,但是因为没完没了的“求尊严”,结果把工作都闹丢了,究其原因,无非是一个词:“没自信”。梁老师没自信,他没有一笑了之的心态,也不知道“尊严”从来都不是胁迫而来的,强求只会换来鄙视。教育局也不太自信,出了事儿就开除以求息事宁人,虽然没有拿临时工说事儿,但是不留一点余地的作风,和那位梁老师何其相像呢?
就在上周,美国的一位华裔老师因为告诉小学生没有圣诞老人而被迫公开道歉,同样是道歉,反差却如此不同。其实在大连的道歉事件中,最让人忧心的是家长的妥协。他们当然知道登报道歉对孩子的影响,但是“怕孩子在学校受到歧视和委屈,所以只能息事宁人”。也就是说,因为孩子在老师手里,除了委曲求全,家长找不到任何解决的渠道,甚至连找校领导都不敢,个中无奈,恐怕只有为人父母才能够知晓。在这里,梁老师们的力量无疑是强大的,强大到可以冷落、孤立学生,甚至给学生穿小鞋,也因为此,“不能得罪老师”已经成了大多数家长的共识和心病,继而发展到主动讨好老师。遗憾的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则来解决这种不对等的关系,要扭转局面,家长们也只能寄希望于“师德教育”了。
对那位以实名道歉的小楠同学,做好后续的心理辅导是比开除老师要优先的事情。而如何让这类丢人的事儿不再发生,真正用制度来保障师道,恐怕是教育工作者们升级尊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