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亲情姐姐弟弟 |
分类: 情感.男人.女人 |
五月的季节,春暖花开。清爽的空气里,她搀扶着六十岁的母亲拾级而上,气喘吁吁。母亲是小学教师,年轻的时候去过很多的地方,近几年身体大不如从前,退休后主要是在家帮他们带孩子。如今,她的儿子,弟弟的女儿都已经上学了。闲暇时,她便经常带着母亲出去走走。因为她知道母亲喜欢行走。
一路上,弟弟领着自己的女儿欢快地跑在最前面,转过几个弯就不见了。她和儿子与母亲一起在后面缓缓前行。终于登临挂月峰的时候,抬起头,弟弟正牵着女儿的手准备下山。看上去,他们格外愉悦。弟弟看着满脸大汗的母亲说,妈,你们怎么才上来?姐姐走到他近前,低声说,妈腿不行了,爬得慢。弟弟“哦”了一声,说,以后就别带咱妈来爬山了。她刚想数落他两句,弟弟又转身对母亲说,我们到山脚下等你们啊。说完,爷俩一溜小跑着下山了。
倚靠在一块山石上,她喘息着说,妈,您看看您这儿子,也不知道照顾照顾您,眼里只有他闺女。母亲笑着答道,人都是这样的,往下疼,不往上疼。
听了这话,她说,您就偏向他吧,那我怎么知道心疼您呢?母亲还是笑,你是妈的小棉袄啊。
我呀?我是咱家的小棉袄。说出这句话的刹那,她觉得自己有些酸涩。父亲早年病故,她一直是这个家的主心骨,弟弟工作、娶妻生子,都是她一手操持,还有母亲的衣食住行,哪一样想不到也不行。对于这个家,她习惯了操心,也习惯了给自己压担子。偶尔,她也会想,要是弟弟换成是哥哥,是不是自己就没那么累了呢?
从盘山回来后的一个周日,她正做午饭,弟弟领着女儿敲开了她家的门。她一边炒菜一边问,还没吃吧?怎么这个点儿来了?弟弟说,睡了个懒觉,刚起。她又开玩笑说,媳妇儿不管你饭了?弟弟随口答道,想让我媳妇儿歇歇。
哦,想让媳妇儿歇歇,就到姐姐家吃饭来了?那姐姐想歇歇去哪儿吃饭呢?
听她这样说,弟弟不高兴了,姐,要是没我的饭,我可以去外面吃。
她的心一冷也一疼,说,你什么时候来姐家都有你的饭。
吃过饭,弟弟领着孩子在电脑上打游戏,她坐在一旁看着,忽然无端地伤感。记得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姐弟俩一人一块糖,弟弟总是拿过来就放进嘴里,而她,总是不舍得吃,等弟弟吃完了自己的那一块,她会再把自己的糖分给弟弟一半。弟弟从来都是接过就吃,甚至习惯吃完自己的便伸手要她的那一块。
转眼,时光流转了二十年,弟弟的孩子都长大了,可他们姐弟之间的相处方式丝毫没有改变。想到此,她问弟弟,如果有一天姐没了,你会想我吧?
玩兴正浓的弟弟头也没抬地说,好好的,发什么神经?
姐姐不再说话,悄悄擦掉了眼角的潮湿。
弟弟说:
可是最近这几年,她变得特别敏感、脆弱,经常会因为我的一句话不高兴。就说孝顺妈这件事吧,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可她总是挑剔我,说我不尽心。我妈的身体还行,自己能管自己,我偶尔去看看就行了。她偏不,总是希望我和她一样经常带着妈出去散心,陪她说说话。有她陪不就行了嘛,还总是要求我。我三十多岁的人了,也有自己的家,她还总想管着我。真是没办法,她真是老了,像是更年期提前了。
姐姐说:
我想,我是老了,人到中年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当一个人感到疲惫并渴求亲人嘘寒问暖的时候,才发现身边的人根本意识不到我会累。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呢?
按理说,没有了父亲的家唯一的男丁应该是家的顶梁柱,可是,弟弟习惯凡事问我,前天,侄女的学校要求打流感疫苗,他也会打电话问我,姐,你说打还是不打?
其实,我对弟弟的要求不高,希望他能再懂事些。妈一个人住着从不要求儿女什么,嘴上也不说什么,但我知道她的孤独。可是弟弟很少去妈家,有时候几个月才去送一回月钱,我说他,他还振振有词,妈不是挺好的嘛。还有一些小事,比如一起出去吃饭、游玩什么的,他总是办事不敞亮,好像就该我出钱。
提起钱,显得我这个当姐姐的太计较。可这居家过日子,不只我和他呀,尤其是在他姐夫面前,多希望他能争口气。为这个家付出的时候我也没想过要谁感恩,我只是希望,当我累了,回转身,亲人的理解和包容都在。
老序手记
总听老人说,一个人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都是命定。但是,生活中我们不能依此而心安理得,同样,我们也很难做到无怨无悔。心安理得的享受爱是一种自私,无怨无悔的给予爱是一种理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不断调整,给自己空间,也给别人时间,这样的人生才不会偏离现实太远。所以,姐姐也要培养一个好心态,或许,帮助弟弟学会爱要比单纯的给予和简单的埋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