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耶帕亚是拉脱维亚的第三大城市和重要的不冻港。来自波罗的海的海风连年不绝,又被称之为“The
city where the wind is born(风起之城)”。依我看,却更像一个安静的花园小镇。
▼1
我们住在港口游艇码头附近的Promenade Hotel,其前身是一栋谷物仓库。酒店临近运河的一面。
▼2
斜对面就是游艇码头。
▼3
房间。
▼4
最出彩的是大厅,同时也是一家画廊。
▼5
▼6
▼7
▼8
早餐很不错!
▼9
▼10
酒店的正面斜对着的大琥珀音乐厅,晨昏的音乐厅外观像极了金黄色的琥珀。
▼11
距离酒店不远的圣三一路德教堂,拥有欧洲最大的管风琴之一,可惜塔楼没有开放。
▼12 Klondaika
Tex-Max餐厅,猫头鹰评论当地第一,看内部更像足球酒吧,提供的餐饮类似快餐。
▼13
应该属于最热闹的地段的音乐街,也是一段步行街。街道的一旁放置着二三十个石墩,每个上面都雕刻着拉脱维亚著名音乐家的名字和手印。
▼14
附近有一栋很陈旧的木屋,看上去是保护建筑,但是没有介绍。
▼15
当地最古老的教堂——圣安妮教堂。
▼16
教堂对面是彼得市场,平时从早八点开放到晚六点。可惜忘了这天是周日,下午两点就闭门谢客了,令人扼腕。
▼17
彼得市场是市内最著名的市场,身兼农贸市场、跳蚤市场和花市。进不去,只好从围墙外眺望一下了。
▼18
远处的是圣约瑟天主教堂。
▼19
街道两端都是居民区,平均层高三层,最高不会超过五层。绿树成荫,非常安静。
▼20
▼21
让人着迷的有轨电车。
▼22
▼23
无意中经过一条很有趣的拉脱维亚赞歌街道,街道两边充满了音乐元素。据说每一句歌词都出自赞美拉脱维亚的歌曲,围绕着“风起之城”。
▼24
▼25
紧挨着海滨的Jurmalas Park,天鹅池喷泉。
▼26
终于找到了Ghosts Tree,位于演奏场 “Put,
vējiņi!”附近,向传奇乐队“Līvi”致敬的金属树。高5米,由4000金属枝干和特殊灯管组成。可以坐在吉他性状的长凳上,按下按钮倾听乐队的歌曲。
▼27
树根部位刻有乐队名“livs”和乐队成员的姓名。乐队最著名的歌曲名写在人行道的砖上。五个乐器的剪影藏在树的枝干中部,不过我只找到三个。
▼28
穿过开放花园,海滨就在眼前。
▼29
很适合拍摄集体纪念照的地方。
▼30
太佩服这一家子了!可以说是凌厉的海风里,包得严严实实还要露天聚餐。
▼31
离开前,去了城市北侧。位于卡罗斯塔街区的圣尼古拉俄罗斯东正教海军教堂。
▼32
教堂附近的民居,挺像我们七、八十年代的小区。
▼33
北侧,连接海军城堡和海港的防浪堤,也是当地观看日落的好地方。
▼34
▼35
另一端的远处,属于利耶帕亚城堡一部分的北堡。建于19世纪末,以保护利耶帕亚的海军基地。1908年11月,沙皇Nicholas
II决定摧毁利耶帕亚的海边城堡,加农炮的一部分拆卸后运往Lithuania的Kaunas
fortress,其他被熔化。爆破枪药、地下结构和军火库没有达到成效,所以现在仍然可以看到沙俄时期的城堡遗骸。如今内部禁止入内,但仍有一部分人将它作为探险地。
▼36而我被海滩上这些迷人的鹅卵石吸引,捡了一口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