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读到一条“美国国庆日提倡国货,美国制造难觅踪影”,想起电脑里还有去年国庆期间在波士顿重走自由之路的照片,也是美国行最后的一些零散影像,于是扒拉出来回味。
▼1
自由之路,是波士顿历史发展的重要之路,所以有人说”没走过自由之路,等于没到过波士顿“,我当然不能免俗。路线的起点在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终结于邦克山纪念碑,长2.5公里,沿途多为17、18世纪的房舍、教堂和独立战争遗址。道路非常容易辨认,只要沿着人行道上红色地砖或者红色油漆线走就可以,沿途的墙面上不时还有地图供参考。

▼2 市政厅前,自由之路的起点。

▼3
位于毕肯山最高点的马萨诸塞州议会大厦,从城市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很容易看到它金色的圆顶,怪不得美国作家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将其描述为“太阳系中心”。国庆期间可以预约参观,可惜我没有时间。不过有回跟着同事参加一个纪念性集会进去过,安检还是蛮严格的,没敢拍照,其中一个中庭里挂满了各州的州旗,看上去很壮观。据说里头有“里维尔飞骑报信”和“波士顿茶党案”的壁画,还有著名的木制鱼——马萨诸塞州“神圣的鳕雨。地下档案馆和博物馆里有《五月花和约》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件。
▼4
公共花园靠近市政厅附近的浮雕,是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马萨诸塞州54战团纪念碑。

▼5 议会大厦侧面的小花园可以自由参观。

▼6 附近就是毕肯山街区。

▼7

▼8 Tremont
Temple,当时就觉得外墙装饰很精致繁琐,回来后查了一下才发现这是一座浸礼会教堂,前身是Tremont剧院,19世纪被大火烧毁后重建。此后陆续作为宗教场所和公共集会场所。

▼9 老市政厅旁的老谷仓墓地(Old Granary Burial
Ground),这里长眠着波士顿许多名人,包括三位独立宣言的签署人John Hancock,Samual Adams和Paul
Revere,弗兰克林的父母,以及1770年波士顿大屠杀的死难者。
▼10

▼11 美国第一座公立学校波士顿拉丁学校(Boston Latin
School)所在地的标志。

▼12
老市政厅的一楼如今有非常著名的牛排馆,进去吃了一顿午餐,装修很古老,就餐的人全都西装革履,餐厅里一片安静,也就没拿出相机拍照。色拉加菲力牛排,牛肉肥厚、香嫩多汁,含税差不多400人民币左右,感觉很值。前院里还有印着大象的一对脚印正对着一头低头发劲的驴子,暗喻共和党和民主党。
▼13 老州议会厅和波士顿大屠杀遗迹( Old State House and Boston
Massacre
Site)。这个建于1713年的小议会厅是首次宣读《独立宣言》的地方,也是自由之路上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建筑物。同时,这里也是波士顿大屠杀遗迹。

▼14 Faneuil
Hall,1742年由商人彼得法纳尔建造,最初作为商业大厅兼全城的集会大厅,但在独立战争爆发前,波士顿市民常利用这一建筑物集会,讨论独立与自由等大问题。重要的标志是楼顶作为风向标的金蚂蚱,是1743年美国仿照英国伦敦皇家交易所的风向标建造的。这座建筑因而获得"自由的摇篮的别称。现在,市民们仍习惯性利用二楼大厅举行各类集会。一楼为纪念品市场,三楼则是波士顿炮兵团本部所属的博物馆。

▼15 Faneuil Hall二楼。

▼16 Faneuil
Hall三楼。有很多珍贵的资料、外交馈赠纪念物等。最吸引我的居然是执勤军官的办公室,盯着墙上交叉的佩剑穷看八看,害得人家被我看得受不了,跑出来问我:”你是不是很喜欢我的办公室?“

▼17

▼18 守护,就是这样的吧?

▼19 老南会议厅(Old South Meeting
House)。建于1729年的聚会厅其实就是一座教堂,在美国革命之前以举行抗议集会著称,被称为”Mouth
House“。是言论和精神自由的平台。波士顿屠杀后的几年里,每年都在这里举行周年纪念,也最终成为了倾茶事件的发酵地。独立战争时期所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就是由山谬亚当斯在这里发起的。入内参观需要购买门票,就在楼道里看了一看。

▼20 老南会议厅的对面小花园是爱尔兰人饥荒纪念雕像(Irish Famine
Memorial),纪念当年因饥荒远渡重洋的爱尔兰移民抵达波士顿后,由被排挤、冲突到融合的过程。

▼21 继续前行,走过昆西市场和Hay market,就是北区(North
End)了。北区主要是移民聚集地,尤其是意大利人比较多,散步着不少意大利餐厅,也被称为”小意大利“。

▼22 天气好的周末,这里也有人力车供游客乘坐。

▼23

▼24 Mamma
Maria餐厅,本来想在这里喝杯咖啡的,没想到餐厅现在改变顾客群了,只提供排队和团队服务。

▼25 Paul Revere
House,建于1680年,是波士顿最古老的私人住宅。1775年4月18日晚上,Paul
Revere接到约瑟夫·沃伦的命令,穿过查尔斯河,策马奔向莱克星顿,提醒塞缪尔·亚当斯和约翰·汉考克,英国军队正在前往康科德的路上,避免了革命军在毫无准备的状况下被英军偷袭,这段历史被后人称为”Midnight
Ride(午夜狂奔)“。参观同样需要门票,同样伸头张望了一下院子,发现院子里在表演草编篮子,没有进去的欲望,继续前行。

▼26
好吧,在这里我差点迷路,主要是左顾右盼分心太多,地上失去红线踪迹的时候才发现走岔了。抬头寻找红线踪影时,看到和我不时前、后脚的一对老夫妻站在路口的红线上向我示意
。点头致谢后,不敢再胡乱走了。

▼27 旧北教堂(Old North Christ
Church)是波士顿最古老的教堂,建于1723年。教堂顶上是一个175英尺高的三层白色尖塔,曾作为英国人从海上登陆消息的通报台,也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矗立在道路中央的骑士塑像是就是Paul
Revere。

▼28 过查尔斯河前,考普山墓地(Copp's Hill Burying
Ground)是波士顿北边的最高点,英军曾在邦克山的战役里以此为据点攻占了查尔斯城。

▼29 查尔斯河上的铁桥。
▼30 已经能够看到彭加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了。

▼31
先去了纪念碑,以便之后在宪章号战舰附近看表演。本来没想攀爬的,结果在底楼参观时,被保安很热情地请上去了,他觉得我来了不爬实在说不过去。爬得那个累啊!

▼32 最后来到查尔斯河边的美国宪章号(U.S.S.
Constitution)战舰停靠的码头。参观需要先验证有效证件,幸好带了护照。检验证件的大兵哥查证后,居然说了一句字正腔圆的”你好“,很热情地握着我的手乱摇一通。通过安检,另一位兵大哥在我手背上“啪”改了一个章,就可以开始参观啦。
▼33 战舰的外围和上层可以随便参观,参观底层需要由专门人员带领。

▼34 军舰上每一位海军先生的制服都很洁白、硬挺,难道都是新衣服?

▼35

▼36
▼37 限制参观区域外的区域有战舰整修处。

▼38 瞭望台?

▼39 表演开始了,首先是列队和各项操练。

▼40
重头戏是“开炮演习”,这种炮首先需要蛮力拉到指定轨线,撬起、填塞、点燃,当然炮声是模拟的。很不巧,表演到后期居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一结束,所有人,表演者和观众全部都鸟兽散了。

▼41 旁边就是轮渡码头,可以直接回到市中心的长码头。

▼42
▼43 码头旁的草坪上有露天歌剧表演。

▼44 昆西市场旁的黑人RAP表演正酣。

大半天的自由之路完美落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