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拉,住在Hotel
Amar,距离泰姬陵步行大概二十分钟左右,附近有西联汇款,还有此行唯一看到的必胜客。还算方便。题外话,之所以很注意西联,是因为印度银行短暂的营业时间实在合不上旅行的脚步,只能在各种代办点或者宾馆兑换。而宾馆和各种商店的兑换率是最低的,基本都是1美元兑50卢比。我们换到两次最高的都在西联,1美元有52卢比。当然,依然需要斗智一番,砍价是必须的。工作人员通常都会拿出一张不知猴年马月的报纸给你看1:48的汇率,一不小心就会中招。
早晨出门的时候,看见宾馆对面,有一扇粉红色轻纱包绕的门,心里就在想着是不是有婚礼要举办?晚上返回,大伙都想吃必胜客,主要是垂涎着想吃肉了。没想到——没有肉的披萨实在不怎么样啊!吃的时候,听到外面震天响的锣鼓声,以为是在举办婚礼,朱小妹兴匆匆跑出去一趟,很快就回来了,不是婚礼。
晚上洗完澡,两个女人——我和老大互相推诿着,都不想再下楼去买饮用水。突然,窗外闪起了烟火,我“嗖”窜到窗前,拿起相机转到300mm端仔细端详对面,正好是粉红色门后的场地,真的是婚礼!

什么都不用说了,两个人立马穿戴整齐,抄起相机就往外跑。这里应该是块空地,不知道是不是专门用来举办婚礼的?整个场地用粉红和乳白色的亮缎包围起来。可以看到内场和外场之分。
内外圈之间用一条小渠分割开来,每边都有一座小桥,装饰着小彩灯。

这一回,我发挥了大无畏精神,直冲前台。当然没好意思直接拍照,就站在下面观礼。印度的婚礼一样有策划的人以及拍照、拍摄的人员。很专业,巨大的舞台灯光直照着中央。双方的直系亲属们都穿得很正式,女性都是艳丽的纱丽,小女孩都是西式礼服裙,男性无论大小都是西装或者晚礼服。

新郎的妹妹,看到我很兴奋地问我“国籍、姓名”印度式寒暄必用语,邀请我一定要吃些东西。此后一段时间,这几个小孩子就跟在我们后面,领着我穿梭往来。钻到外圈角落里藏着的厨房里看了一眼。

孩子们请我拍了张集体照,中央的这位就是新郎的妹妹。可惜都没有电子邮件,无法投递照片。

小美女还把我介绍给了她爸爸。家长都坐在台上新郎的两边。我被要求坐在台子边缘,只要不阻碍拍摄就可以,示意我可以拍照。我只拍了一张,很奇怪,台上只有新郎,不知道我是来晚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总觉得老是拍照,或者只是为了拍照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情,因此以观礼为主。实在想拍之前,依然询问小美女父亲能否拍摄。果然,后来有一部分是不可以拍摄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中央空地右下角的本子?由边上的人一页页翻,新郎在上面签字,签了好一会儿呢!我戏称是“支票”,不知道是不是女方的嫁妆?然后就是祈祷,我也跟着举手搓脸呐呐自语了一番,观察一下在场的似乎对我的举动都很是欣赏。

之后,就是不允许拍照,小小混乱中我自觉退到了外面。似乎有人下令,人们开始冲到外圈吃东西。

这是烧烤区,很多碳烤炉一字排开。

蔬菜色拉区,我猜的。

炒面,食材排得很有趣。

这个应该也是炒面。

一直没见新娘上台,不过我们猜测坐在内场右边第三排外侧的那两个穿着红色纱丽中最美丽的那个应该是新娘,因为我用眼神向她询问时,她矜持得笑着,当我用口型向她表示赞扬和祝福时,她幸福羞涩地微笑着。
当台上人群散开,新郎已经摘下了头上的花饰,台上的老人们每人拿到了一个白色盒子的谢礼。看婚礼趋近尾声,时间也将近11点,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