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的关城,是一座边塞城市,即使没有了熙来人往,没有牛马嘶鸣,也该有大刀阔斧的遗址旧瓦。未想初见,是倒影着城墙蜿蜒细,延绵的芦草与婀娜绿柳掩映着三两轻亭,楼阁半遮。

拐进门楼,又是一惊。不见重楼低阁,不见高墙马道,但有葱郁树林间开大片金色芦荡和苍茫远山。何谓城内?何是城外?


走进内城门,才有了“进城”的感觉。

蹭了团队导游的介绍,这才明白,关城严格来说,是一个边防军营,而不是驻民的边防城池。很多如今空旷的地方,原来都是简单的兵营和操练场。

近关楼和将军府处,多了两排垂柳。站在绿荫下,看阳光在移步时隐现,才发现不知何时心底多了三分燥热,却在不知不觉间被随风轻扬的枝条涤荡去两分。氤氲的沁凉绿意,又收去最后一丝燥意。
此时回望城楼,苍凉的沙黄,敦实方整的城墙,与孱弱的柳枝形成鲜明的对比。心头涌起的是一首首边塞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这座军营里最大的应该就是游击将军府了,据说这里曾经先后居住了将近二十任将军,也是唯一可以携带家眷的军人。这么看来,这个府邸也不算太大了。幸而边民豪迈,生活又过于枯燥简单,将军家的小姐就不是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而是骑马挎弓、英姿飒爽的女英。

很多年前,很多很多年前,不知有几位将军家的小姐推开这道门,踏马飞铃出关城,不买金钗喜弯弓。而今,驴皮皮影的哼哈二将随着门漆渐渐斑驳,寂寥的同时也会欣然吧?

府后,亦有绿荫小亭。

很多地方,沙地一如城外,荆棘丛生。

登上城墙,透过漫天灰沙,隐隐可见远处的祁连残雪。

出城,左公杨枝繁叶茂,苍劲挺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