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ry stream,越南文Suoi
Tien,翻译过来就是“仙女泉”,而中国人根据溪水的特性直接称之为“红沙溪”。
下午四点,两个懒人午睡醒来,戴上遮阳帽,拿上一瓶水,摇摇晃晃钦点了这个地方,纯粹是随便走走。看网上的攻略,似乎离THE SINH OFFICE不远,只要走上十来分钟就行。没想到问了一下Guest
House的服务员,人家直接帮我们叫了一辆出租。车子开啊开,感觉都要近渔村了,两个人嘀咕着会不会搞错了?结果在计程器走了至少3.5公里后,司机很肯定地指着对面的小路:“there。”
犹犹豫豫地下车,迟疑地边走边回头看,发现有老外沿着这条路前行,于是放下心来。
这是一条很窄的小巷。石板路面夹着细沙,扑鼻而来的是一股很浓郁的味道。伸头进一家大敞的院子,发现是一只只大缸,恍然大悟:“我们走到鱼露作坊了。”

再走一会儿,就出现了一条红色的溪流。岸上很多当地的孩子,示意我们脱鞋。反正我穿的是沙滩鞋,毫不在乎地一脚踩了下去。水凉凉地,泥沙地细腻而结实。下午四点半的阳光正一点点褪去日间的白热,然而依然强烈。走在浅仅没脚背的水流里,细沙流过,又痒又凉。唯一让人扫兴的是,果然那些小者七八岁,大的十五六的孩子们,簇拥在你身前后,“Where
are you from”,“Are you
Japanese?”地问着,顺便指着脚下的方向。谨记着前人的教训,我反复坚持地说着:“Sorry,We want walk
lonely.”直到我干脆停止前行,直到有另一拨西方人走来,他们才放弃了我们俩。



溪水时宽时窄。幸而戴了宽檐帽,风吹过时,从坡上飞扬下的细沙打在帽子上唏唏作响,甚而会迷了眼睛。

一个当地小男孩带着一个欧洲人停在路边,他指指溪边的草丛里,“snake”,恰好经过的我也注目过去。小男孩“there”了三次,直到他扔了一块小石子过去,我才看见一条筷子大小的蛇吐着蛇信窜入水中朝对岸消失不见。
我心惊不已,这才发现原来向导还是有必要的。下脚时小心了许多,更是避开了水草丛。

幸而这个时间段的游客不少,水面清浅,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水里如蜘蛛一样的浮游生物熙熙攘攘,同样也避开了它们。

水和风的侵蚀,形成了溪边的小石林。

粗糙的灰白色怪石,和在暗流里滑腻的红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这样一股股的红沙融入溪水,才形成了整条溪流独特的红色。


潺潺的溪流边,也有小径通往右侧的农田。然而,每一个路口都有小主人守候着,一旦有探望的迹象,就会过来招呼,示意那是他们家的田地,要收费或者请消费一个椰子。当时想想似乎他们有点过于孔方。事后再想想,如果你的家里一直有人来访视,还有可能不小心踩踏田地,又怎能不胜其扰?

最终,我们止步在这里。
我们当然知道溪流的末尾是一条落差很小的瀑布。
兴尽而返,如此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